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產業 > 他26歲靠共享單車賺160億 僅花1年崩盤公司還欠3億貨款

他26歲靠共享單車賺160億 僅花1年崩盤公司還欠3億貨款

2018/09/06 12:27 東森財經新聞
他26歲靠共享單車賺160億 僅花1年崩盤公司還欠3億貨款

▲OFO自行車由於管理不當,造成許多損壞,卻沒有人去做修復,以致堆積如山。(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隨著大數據的時代來臨,共享經濟的崛起勢不可擋,也成就了許多的互聯網新貴,其中27歲的戴威,與四名合夥人在北大校園創辦了ofo共享單車,在短短的一年間便完成了高額的融資,成為了《胡潤百富榜2017》第一個上榜的白手起家90後,總財富35億人民幣(約160億台幣)。

 

▲OFO創辦人,戴威,26歲便靠共享單車賺160億,但一年內公司卻完全崩盤。(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最初,ofo只在大學校園裡提供小範圍的短途服務,不允許用戶將車騎出校園,直到2016年11月,才開始拓產城市的業務。

 

ofo於2017年便由數位天空科技(DST)領頭,滴滴、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Coatue、Atomico、新華聯集團等知名企業完成4.5億美元(139.6億台幣)的融資,隨後,ofo便開始拓展大陸海外業務,首個城市在2017年2月落腳新加坡,至今,OFO已投放共享單車超過1000萬輛,入駐全世界21個國家/地區的250餘座城市,擁有2億用戶。

 

▲堆滿北京四惠橋下十字路口人行道的OFO自行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可惜,好景不長,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ofo在海外的市場大幅縮水;8月31日將全面退出西雅圖市場,並宣布將著手關停澳大利亞業務。根據外媒報導,ofo還將從印度、以色列、中東、澳洲、德國、美國、西班牙、韓國等8個國家撤出或暫停業務。

 

由於ofo獲得巨額的投資,所以採用車海戰術,在多地加大了投放力度,導致在入駐市場之後造成了許多的社會問題,照成了許多用戶的反感而被清退,其中包括:「堵塞人行道和盲道」、「給殘疾人帶來了危險」、「交通違規」、「街頭廢鋼」、「造假」、「回扣潛規則」、「支付詐騙」等問題…

 

▲北京東四環大成國際大廈前堵滿人行道的ofo單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由於負面新聞層出不窮,ofo不到一年便傳出了多次資金問題,在外界看來,從去年底開始,ofo便遭到供應鏈欠款、用戶押金擠兌、資金鏈斷裂的傳聞不斷帶來龐大的打擊。

 

今年來,收購ofo的消息持續流出;8月3日更有媒體放出消息,ofo收購談判接近尾聲,滴滴以及螞蟻金服聯合出資14億美元(約431億台幣)收購,同時還願意承擔2億美元(約61.6億台幣)之債務,但很快便被否決掉。

 

戴威對於ofo的噩耗,並沒有感到氣餒,在5月中旬的百人動員大會,他對員工說:「如果你們不想戰鬥到底,現在就可以離開」,並立即做出自救,針對ofo推出許多商業化廣告,並且壓縮開支,減少單車的採購和投放量;但這對於ofo的龐大用戶流量所要花費的資金,無疑是九牛一毛。

 

▲共享單車的混亂停放造成不便,並且ofo的運營管理與車輛總數不相匹配,而造成物業管理人員的額外負擔,使得許多公共場合都禁止共享單車進入。(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另外,根據外媒《金融時報》報道,ofo曾在 2017 年 5 月與上海鳳凰子公司簽署過一份 500 萬輛單車的供應合約,其後ofo只購買了當中的 186.16 萬輛單車,收入約為 6.37 億元人民幣(約29億台幣)令到當時營收大幅下跌。在上星期上海鳳凰發出公佈,ofo未支付合約內訂明的6815.11萬元人民幣(約3.1億)欠款,並已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訴。

 

Ofo在市場上的崛起與沒落只在短短幾年間完成,可見市場的變化是多麼的快速,針對市場競爭以及自行車的泡沫化衝擊,ofo的未來或許已經可以預測到了。
 

▲台灣一代鞋王攻陸慘敗 謝金河:這2企業可列國案教學。(圖/翻攝自謝金河臉書)

 

大陸經濟不斷向全球擴張,台商在大陸布局節節敗退,包括達芙妮關店、鹿港小鎮賣給陸商,甚至永慶房屋收攤退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中國的市場很大,過去很多以代工為主的企業,到中國大陸直攻品牌,鞋子的達芙妮和成衣的台南企業最具代表性。」可惜的是這個大市場並沒有為台商直打品牌,最後都黯淡無光,且收不了攤。

 

網友留言認為,「癥結還是在沒用心做,連最基本的牢固都沒做到,穿了沒幾次鞋頭就裂開了。企業的興衰,品質比品牌更關鍵,別ㄧ味迷信形象廣告,展店,造勢。快速連鎖就能搶佔下市場?又不是只有你家會做鞋子。」、「沒有產業實力作後盾,一昧行銷優先,終會後繼無力,無法面對市場考驗,可惜!」

 

謝金河臉書全文:

 

一代鞋王的殞落!

 

大陸的市場很大,過去很多以代工為主的企業,到中國大陸直攻品牌,鞋子的達芙妮和成衣的台南企業最具代表性。可惜的是這個大市場並沒有為台商直打品牌,最後都黯淡無光,且收不了攤。

 

最近大陸的網民正熱烈討論達芙妮,這家出身台中的鞋廠,直接進入女鞋的品牌零售市場,2012年最旺的時候有4598個直營門市及1010家加盟店,這一年達芙妮股價最高漲到11.84港元,市場195.4億港元。可惜好景不長,達芙妮的浄利從12年的9.749億港元,次年剩3.34億,14年是1.81億,15年變成虧損3.78億,16年大虧8.19億,災情愈來愈嚴重。

 

最近達芙妮發出公告,去年第四季關閉328個店,其中317家是直營店,17年總共關掉1009個店,達芙妮虧多少?還沒有正式公告,但股價已跌至0.47港元,市值剩8.41億港元,對照5年前的盛況,令人不勝唏噓!

 

達芙妮曾經是女鞋的一代鞋后,盛況一時,如今在激烈競爭中敗下陣。這個情況跟台南企業大打TonyWear品牌,都是鎩羽。這是企業國案教學中的兩個很好的Case!

 

【往下看更多】
特斯拉大勢已去? 謝金河:馬斯克求饒也找嘸藥方
換掉一千個我也無解!王耀庭曝台電難處:只要晶圓廠不要發電廠
蘋果供應鏈曝光! 南電重新歸隊 3台廠遭剔除
關鍵字: 26歲共享單車OFO戴威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