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產業 > 這封30年前的E-mail 讓中國成為下一代互聯網時代領跑者

這封30年前的E-mail 讓中國成為下一代互聯網時代領跑者

2017/10/10 10:12 鉅亨網新聞中心
這封30年前的E-mail 讓中國成為下一代互聯網時代領跑者

北京車道溝 10 號院中一座樹木掩映的小樓,就是中國兵器工業電腦應用技術研究所所在地。30 年前的 9 月 20 日,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從這裡發出,內容是「越過長城,走向世界」(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通過互聯網聽到中國的聲音。

當年這封郵件的發出,對改變中國電腦發展的國際形象,推廣網路應用技術,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30 年後,中國互聯網不僅規模龐大,技術和應用也居於領先地位。尤其在即將到來的 5G 及萬物互聯時代,中國將成為最有發言權的國家。

院任成是「中國 ─ 西德國際連線系統」的專案負責人,他敲定第一封郵件落款中署名的中方人員「名單」,和他一併列為寄件者的,還有已經去世的中國兵器工業電腦應用技術研究所原顧問王運豐教授和早已移居美國的時任所長李澄炯及其他參與測試的人員,共 7 人。旁邊一列是德方人員,領頭的維納 ‧ 措恩當時正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任電腦系主任。

王運豐是中方的領導者。這位 1952 年響應周恩來總理號召從海外歸國的老一輩科學家,是中德電腦網路合作專案的宣導者和帶頭人,也是中國互聯網的先驅者。

阮任成如今已年逾 80,這是他第一次開口披露 30 年前的往事。他從從 1982 年正式調入計算所開始,就參與大型電腦的開發和維護。從 1986 年開始做連接國際科技網的項目,一幹就是 5 年。

在他的悉心的照料下,專案資料至今仍被完好保存著。他在接受《科技日報》獨家專訪時,展示了當年與計算所訂立的承包合同,封面上的專案名稱依舊清晰 --「中國—西德國際連線系統」。

1986 年 12 月,「中德電腦網路領域內的合作協定書」簽訂。協議的第一步計畫就是:在中國兵器工業電腦應用技術研究所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 (Karlsruhe) 之間首先建立電腦的點對點聯繫。

30年前,中國兵器工業電腦應用技術研究所發出的第一封E-mail電子郵件。 (圖取材自網路)
30 年前,中國兵器工業電腦應用技術研究所發出的第一封 E-mail 電子郵件。 (圖取材自網路)

據李澄炯回憶,從 1986 年開始,研究組就在一台西門子 7760 大型電腦上做方案設計和實驗。當時沒有 Internet 的概念,在電腦應用方面,發達國家對中國心存戒備,重要設備、技術都不開放,電腦軟硬體不相容的問題非常突出。直到 1987 年 7 月,卡爾斯魯厄大學的維納 ‧ 措恩 (Werner Zorn) 教授從德國帶過來可以相容的系統軟體,研究所的電腦才具備了與國際網路連接和發送電子郵件的技術條件。

1987 年 9 月,中國第一個國際互聯網電子郵件節點在所內建成,發送郵件的條件基本具備。

李澄炯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講到郵件內容的來歷,「1987 年 9 月 14 日晚上,大家都聚攏在『7760』周圍,開始進行電子郵件的試驗發送,並在郵件上方標明「testing」字樣。郵件傳輸的調試完成後,就剩下寫郵件內容了。寫點什麼呢?措恩教授當時坐在電腦前問我們。我問技術顧問王運豐教授,國內正在改革開放,我們應該傳達中國人要走出去的資訊,向世界問好,你覺得如何?王運豐贊同我的觀點。」

雖然這與阮任成記憶中的情節不盡相同,但能肯定的是,最終,措恩用英文輸入了這行字,李澄炯隨後將其譯為中文「越過長城,走向世界」。但這封郵件並未順利發出,而是被存儲在系統內。

針對網上流傳的「郵件在 9 月 14 日開始發送,20 日到達德國」的說法,阮任成首次予以澄清:「網上說走了 7 天,這是不可能的,稍有常識的人就不會這麼想。14 日我們發送過去了,但實質上還是作為一個用戶在跟國際網溝通,北京這邊並沒有形成網路,就說明還不成功。」

查找失敗原因的過程很艱難,最終發現的問題讓阮任成哭笑不得。原來「我們的大型電腦要呼叫義大利的打包分包器,告訴它『我有事兒找你』,但是我們呼叫得太頻繁了,對方反應不過來,回過來就是一串問號。只要在兩次呼叫中間停一會兒就好了。」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障礙,將原本可能在 14 日就成功的發送推遲到 20 日。

措恩憶述:「不管如何,最後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星期日,9 月 20 日,20:55,準備好的第一封郵件成功地發送到了卡爾斯魯厄,然後從這發送到了其他網路。」

另一個廣為流傳的謬誤是,這封郵件在國內已下落不明,且目前所見版本確是 2002 年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委託外籍高級顧問安瑪莉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找回的。

但事實上,阮任成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整保存了當時所有郵件往來。採訪中,「中國第一封郵件」的原始樣貌得以重現。

看似尋常一日,實則篳路藍縷。至此,故事以成功作結。但對親歷者來說,那只是另一段征程的開始。

從第一封郵件起,中國互聯網蹣跚起步,開始「走向世界」。30 年後,一個互聯網大國已崛起,迎面向世界走來。

與國際電腦網路連接成功後,中國兵器工業電腦應用技術研究所成為當時中國進入國際科技網的唯一入口。通過它,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及中科院等 20 多家高校和研究機構都陸續登入國際科技網,享用網路資源,與國外對話。這一入口的存在也為日後互聯網進入中國繼而大放異彩埋下伏筆。

「中國-西德國際連線系統」專案7人小組成員。 (圖取材自網路)
「中國 - 西德國際連線系統」專案 7 人小組成員。 (圖取材自網路)

武漢閃達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吉佳盛說,1997 年,我把第一封郵件發給予同學,那時還沒有基於流覽器介面的應用,操作台上顯示的是黑螢幕綠字元。但這 30 年來變化太超出想像,開台的郵箱都是幾兆,現在都以千兆計,每天郵件的資料流量呈指數級增長。」

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的最新資料,截至今 (2017) 年 6 月,中國已經有超過 2.6 億活躍電子郵件使用者,郵寄地址數超過 20 億。

只是,曾把電報和郵政信件送入歷史的電子郵件似乎也在被漸漸遺忘。對很多普通人來說,電子郵件也已漸漸遠離他們的生活,轉而被微信 (WeChat) 取代。

「這種替代的背後,是中國互聯網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強大。」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 大中華區戰略合作總經理葛頎說:「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在互聯網的應用上如此突飛猛進,也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面向未來能夠具有強大的互聯網實力。」

8 月 3 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和工信部資訊中心發佈了「2017 年中國互聯網企業 100 強」。2016 年,百強企業的互聯網業務收入達到 1.07 兆元 (人民幣,下同),首次突破兆元大關,年增率達 46.8%,帶動資訊消費增長 8.73%。

隨著互聯網百強企業營收和利潤水準的大幅增長,它們越來越有願望和能力投身於研發。資料顯示,2016 年,互聯網百強企業研發投入達到 749.6 億元,年增率 29.7%,平均研發強度達到 11.76%。

同時,它們對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大量投入,加速了前沿技術的產業化。其應用場景遍及綜合門戶、垂直門戶、綜合電商、垂直電商、產業服務、網路行銷、B2B 電商、IDC 和 CDN3、網路遊戲、網路視頻、個人工具、線上旅遊等互聯網主要業務領域,無所不包。

5G 的全面商用意味著互聯網技術的全盤反覆運算更新。葛頎認為,中國將成為下一代互聯網時代的風向標,諸多仍存諸于想像的應用將只有中國有能力實現,一個創新時代的大幕將真正拉開。

 

【往下看更多】
龍潭氣走台積電「只能種茶」是謊言? 他揭地主背後算盤
不是只有台積電!謝金河讚6領先企業:台灣最拿手的產業
鴻海輪值CEO制已實施!劉揚偉:六事業群總經理各輪6個月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