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外資外匯觀點〉美元指數承受下跌壓力 元旦週空頭等收割
(2019/12/30 13:16)陸股11月回暖 160家公司大股東卻在減持股份
陸股 11 月份由谷底反彈,不過上市公司此持卻紛紛拋出減持計畫。統計顯示,11 月以來,已有 160 家公司發布減持公告,計劃減持 20.30 億股,減持的主力軍是 5% 以上股東以及控股股東。
其中,大股東計劃減持的規模達 14.30 億股,占比達 71%;有 14 家公司為第一大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及一致行動人減持,計劃減持 3.4 億股股份。
近期 2 檔大牛股—光洋股份 (002708-CN) 和恆力實業 (600346-CN) 均遭減持。特別是光洋股份,它在近 11 個交易日 10 個漲停,第三大股東除了限售股無法減持外,將手中持有的占公司總股份 5.71% 的股份計劃全部清倉。
在大幅減持之下,光洋股份 23 日走勢反轉,開盤後一字跌停,超過 20 萬手賣單封死跌停。26 日股價依然弱勢,跌幅近 8%。
恆立實業自 10 月 22 日至 11 月 16 日,17 個交易日出現 14 個漲停板,股價從 2.58 元漲至 10.48 元。但在 11 月 16 日晚間,恆立實業公告,長城資管擬在公告披露之日起 15 個交易日後的 6 個月內,減持不超過 2.31% 股份。受此影響,恆立實業此後五個交易日股價大幅下挫,共下跌 23.5%。
陸媒整理指出,近期股東減持出現四個特徵:一是減持金額和規模較大;二是減持主體以 5% 以上大股東和創投機構為主;三是減持方式多以集中競價為主,小部分通過大宗交易;四是減持的目的多數是因個人資金需求,部分因為公司或項目發展需要。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傅立春表示,此輪減持潮的背景和原因是多個層面的,有去年 IPO 企業數量創新高,目前面臨解禁潮的背景,也有股東對公司未來預期的因素,還有現在行情回暖減持套現,紓解自身流動性的情況。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贇認為,近期部分公司獲得紓困基金後股東減持,利用庫藏股掩護減持等情況頻出。由於市場信心不足,政府資金支持上市公司時應先要求受援公司大股東不得隨便減持,監管層可以對類似做法加強監管。
【往下看更多】
►金曲歌后轉行賣燒酒雞!擺攤「發生1情況」急籲:請遵守規矩
►釋憲後首例!「擄殺長榮女大生」惡狼 3審全判死原因曝
►產業:新北最大複合式商城新店裕隆城今年營收目標57億元,年增3.6%
【熱門排行榜】
►投資人注意!台股22日封關 休市、補班時間一次看
►刮刮樂以為沒中隨手丟! 業者曝「這款有玄機」:一對翻30倍獎金
►春節禮金來了!「發放條件、時間、金額」一次看 這地區最高可領1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