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其它 > 亞諾法搶攻中日精準醫療商機

亞諾法搶攻中日精準醫療商機

2017/10/13 16:29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撰文/莊正賢】

2015 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推出精準醫療計劃,中國也將精準醫療納入「十三五計畫」之中,但精準醫療在台灣還是屬於相當新的領域,在全球都看好精準醫療之下,台灣跟上了嗎?今天要為投資人介紹的這家公司亞諾法 (4133),以鼠源抗體庫為基礎,跨足精準醫療,之前在證交所法說會上,將自己未來的布局勾勒的十分清楚更讓我驚為天人,所以逮到機會就特別邀請公司專訪,董事長黃韋伯曾為美國癌症醫院的皮膚科醫師,正是學以致用。在政界正流行白色力量的現在,以醫生身分創業的黃董,如何看待精準醫療能帶來的應用與商機? 以及亞諾法在業界定位?

到底精準醫療是什麼?

精準醫療喊得震天價響,但到底是甚麼呢?主要以「基因定序」為方法、「遺傳訊息」為手段,用大數據科技來演算、分析,搭配相應的用藥與治療方法,最後實現「個人化治療」的理想,由於許多疾病和基因或蛋白質變異息息相關,每一個可表現的基因都會產生其所對應的蛋白質,所以要研究基因必須要先了解蛋白質,而正確檢定蛋白質身份最快速的工具就是抗體,所以了解疾病、檢測疾病以及疾病治療時,抗體就是最佳工具,因此成立宗旨為抗體銀行的亞諾法就相對擁有優勢。

在 2000 年時,人類基因圖開始解碼時,黃董當時希望每個基因都有一個相對應的抗體,目前為止開發出超過 3 萬 4 千種包括單株、多株、配對抗體,成為全球生產抗體種類最多的公司。抗體可分為醫療檢驗用、藥用以及科研用,而藥用雖然市場最大,但大多是和藥廠綁在一起,主要是針對藥物開發屬於藥用的原料,但要在有 GMP 核准的工廠生產以及需要通過 IBT 的認證,並不是公司一開始鎖定的目標市場。

亞諾法一開始是定位在小量多樣的科研抗體,雖然科研用抗體市場每年大概是以 3% 的成長在爬升,但相較藥用抗體,客戶對象多以研究機構或是學術實驗室為主,不需要太多嚴謹的認證。

公司發展的第二階段就是在 7 年前,漸漸由抗體庫的角色轉為系統整合者,開發一些 GMP 的檢驗試劑,以及設備儀器,希望能把抗體的資源以及試劑的資源和系統做一個整合,第三階段則是開發和精準醫療有關的循環腫瘤細胞的診斷儀器,生物晶片、檢驗試劑以及糖尿病快篩的產品,其中糖尿病快篩是以 H bA1c 糖化血色素定性檢測做為血糖控制的追蹤指標,只要花 10 分鐘內就可以知道有無糖尿病及血糖控制狀況。

站在精準醫療的風口上 切入產前診斷

公司長期計畫是致力於精準的醫療診斷及藥物開發,已經自行開發出 CytoQuest CR(CRCs) 系統,可分離與回收週邊血中循環性腫瘤細胞 (C T C s)、循環性幹細胞 (C S C s) 和循環性胎兒細胞 (CFCs),目前選定產前基因檢測以及癌症檢測。

在產前檢測這塊,過去大家都是用羊膜穿刺,但容易有感染及流產的風險,後來發現,胚胎和腫瘤的發育原理很像,也是從單一的細胞分裂越來越多,同時也會產生基因的訊息,因此近幾年開始,很多人會利用測序機來做非侵入性的檢驗,這種技術叫 NIPT,但因為僅適用於三倍體 21、18、13(3 對染色體看有沒有突變),而三倍體只能檢測出寶寶有沒有唐氏症基因,檢測項目明顯受限,還有很多基因病變是無法找到的。

而亞諾法是利用非侵入診斷 NIPD,靠的是透過血液取得胎兒完整的胚胎細胞,染色體的基因組都能看到,可以做胎兒遺傳疾病的檢測,或是做人工受孕。他跟我們說,這技術難度很高,雖然已經開發 20 年了,但也是到這一兩年才有比較明顯的突破,因為腫瘤細胞或是胎兒細胞在一般人身上是不會出現的,所以也可稱為循環的稀有細胞,然而 NIPD 是可以利用媽媽的血液找到胎兒細胞,目前可以檢驗出大約十幾種的遺傳疾病。NIPD 技術由於價位較高,普及度低,亞諾法的產前檢測主要應用在科研,例如胎兒遺傳性疾病,或是在診斷上輔助婦產科醫生。

亞諾法垂直整合本身資源 切入癌症精準醫療

隨著科技的發展,透過抽取少量血液來分析腫瘤訊息的液態活檢逐漸成為顯學,也被 MI TTechnology Review 評選為全球前 10 大突破技術之一,對於腫瘤診斷可以發揮很大功效,液態活檢主要是以患者的體液作為腫瘤活檢的樣本,捕捉和檢測的對象包括體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循環腫瘤 DNA(ctDNA) 和外泌體 (Exosome)。

目前腫瘤篩檢大部分透過影像學,但很難發現腫瘤細胞,因為腫瘤在影像上呈現的比實際的小,最厲害的技術也只能顯示出至少 0.5 公分的腫瘤,有時腫瘤都已經長 2 公分了但在影像上只有一個點,容易有誤判的風險,如果醫生要確定腫瘤的大小,甚至只能透過開刀,也就是做組織切片;它屬於侵入式治療,給病人帶來很多痛苦,而且對於一些癌症而言,組織切片的取得相當困難,因為腫瘤長在無法進行開刀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組織切片檢測反映的只是腫瘤在單一時間的特徵,接受治療後,原來的組織切片檢測可能已經過時,不能準確的反映出腫瘤隨時間變化的訊息,再者,傳統組織切片無法頻繁及即時的進行,以至於醫生不知道病人復原的狀況或是用藥的效果。

 

來源:《萬寶週刊》 125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萬寶週刊》

 

【往下看更多】
女帶叔叔去銀行辦貸款 他詭異「搖頭晃腦」行員驚:是遺體
付不出房租 單親媽提「肉償」房東因一事反向她道歉
未上市:裕慶-KY(6957)去年每股賺18.11元,擬配息13元,最快今年Q2掛牌上市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