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全球 > 分析師:美科技股大跌非恐慌性拋售 是這個原因

分析師:美科技股大跌非恐慌性拋售 是這個原因

2017/11/30 14:32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科技股昨 (29) 日在市場中回檔,主要科技行業上市公司幾乎無一倖免,尤其是市值最大的幾家科技巨頭是當天回檔的「重災區」,蘋果 (AAPL-US)、Facebook(FB-US)、Google(GOOG-US)、亞馬遜 (AMZN-US) 當日收盤跌幅均在 2% 以上。

蘋果股價

每當科技股出現整體下跌時,總會引起一輪關於科技行業泡沫的討論,畢竟,發生在千禧年的那場科技股泡沫破滅仍記憶猶新,但本輪科技股下跌,卻和此前科技泡沫破滅有所不同

富達證券科技資訊行業分析師 Tim Laurence 在 29 日當天盤後對《騰訊科技》表示,當天科技股的下跌並不是恐慌性的拋售,而是由於機構在年底進入一輪調倉配置期所引起的股價異動,也有部分前期獲利較多的機構在年底進行平倉。從基本面上來看,科技行業並沒有出現根本性的變化。

facebook 股價

多位科技行業分析師均認為,本輪科技股上漲更多地是來自於基本面因素,公司都有著紮實的獲利業績作為股價的支撐,並非 2000 年那樣很多「空中樓閣」式的不切實際的估值。

首先從整體漲幅來看,儘管整個 2017 年科技股漲勢良好,但並不是歷史最佳,實際上,以科技類股為主的 NASDAQ 綜合指數,今年以來 28% 的漲幅,僅能排在 1999 年互聯網泡沫創下最高峰 86% 的漲幅之後的歷史第 4 位,2013 年 38.3% 的漲幅就已經大大超過今年的漲幅。Laurence 表示,這樣的漲幅顯得很紮實,從中看不到太多非理性的因素所帶來的上漲。

亞馬遜股價

其次從整體估值水準來看,儘管隨著科技類股票在近年來被市場廣為追捧,尤其是大公司的股價水漲船高,但從整體情況來看,尤其是將整個科技行業的高增長考慮在內時,科技類股顯然並不貴。目前科技類公司的總體平均本益比為 21 倍,而 1999 年網路泡沫最高峰時的整體本益比為 44 倍,即便相較目前市場整體 18 倍左右的本益比而言,科技類股的定價依然顯得較為合理。

Google 股價

第三,公司的真實獲利狀況是股價上揚的基石,在如今的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慧時代下,大公司的獲利能力變得越來越強,蘋果、Google、微軟 (MSFT-US)、亞馬遜等業界領先的科技公司,正在不斷充分發揮其平台優勢,在各自領域不斷刷新新的收入和利潤記錄。在第 3 季中,標普 500 指數成分股中科技公司的獲利同比增長為 20%,而其他公司獲利同比增長僅為 6.4%。

在獲利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也讓這些公司握有大量的現金流動資產儲備,這也使得他們抵禦風險的能力變得更強。

 

【往下看更多】
輝達海外總部「台北呼聲高」 房仲大老曝1關鍵:南港最不適合
台幣貶破33元創9年低!專家「1原因」示警:恐續創新低
每分鐘付息6650萬! 橋水基金創辦人:美國瀕臨破產

 

【熱門排行榜】
「不提供備品」是政府幫背鍋? 始末曝光 他批真噁心:想省錢又不想被罵
命理師示警4生肖:今年最容易被詐騙
CoWoS遭砍單? 台積法說前利空疑雲 一票內外資說話了
關鍵字: AFP科技股千禧年科網泡沫恐慌性拋售機構平倉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