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全球 > 好萊塢逾半名人戴假髮?這企業做假髮年收91億

好萊塢逾半名人戴假髮?這企業做假髮年收91億

2019/04/29 22:32 東森財經新聞
好萊塢逾半名人戴假髮?這企業做假髮年收91億

▲(示意圖/翻攝pixabay)

 

雖然現在大部分的人喜歡跟隨熱門趨勢,不過冷門的行業也藏有大大商機!中國大陸的河南許昌是人稱的「假髮之都」,據悉,居住在此的人有三分之一都和假髮產業扯上關係,而由鄭有全創辦的「瑞貝卡」可說是產業中的龍頭,且由於規模龐大,業內人士保守估計,他們一年能賺20億人民幣(約合台幣91.71億)!

 

根據今日頭條報導,河南許昌的假髮產業可從100年前開始說起,當時當地人做起人髮收購的生意,將收來的頭髮簡單加工理順,再打包外運,很多孩子從小不上學,就跟著家裡做假髮。而由於這些頭髮色澤光亮、手感柔軟、著色性好,因此逐漸聲名遠播。

 

▲(圖/翻攝今日頭條

 

全許昌共有5000多家大小假髮作坊,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小宮村的「瑞貝卡」,其創始人是一名叫鄭有全的河南農民,他原本只是一名收購頭髮的小販,當時因為當地假髮行業落後,沒有自己的品牌,所以只能接美、韓、日等國的訂單,再讓這些國家貼上自己的品牌賣給消費者。

 

▲(圖/翻攝今日頭條

 

然而光做原材料的利潤實在太低,於是鄭有全決定自創品牌,於1990年6月帶著小宮工藝毛髮廠的30名鄉親成立了許昌縣髮製品總廠。雖然既沒有設備也沒有技術,但鄭有全在近乎原始的摸索下,最終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技術和第一批技術工人。

 

而瑞貝卡之所以能夠從假髮之都脫穎而出,主因為它是最早一批主攻「海外」的假髮企業。美國《Glamour》雜誌曾透露,好萊塢光鮮亮麗的名人,有一半的頭髮都是假的,而鄭有全早在20年前就發覺商機,靠著多樣化的產品進軍美國市場,並且迅速擠下韓國企業。

 

2001年鄭有全去到非洲進行市場考察,發現當地人髮質細卷又蓬、不好打理,有大量的假髮需求,於是決定在非洲直接建廠,打出「中高檔產品中國產非洲銷,低檔產品當地產當地銷」的精準策略,讓瑞貝卡迅速成為全球頂尖的高端假髮品牌。

 

▲(示意圖/翻攝pixabay)

 

2003年6月,瑞貝卡順利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了中國大陸的「髮製品第一股」。在2008年胡潤富豪榜中,鄭有全以29億身價一躍成為河南首富。到了2010年,瑞貝卡營業收入更達到20億元人民幣(約合台幣91.71億)大關。

 

瑞貝卡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球假髮製品行業龍頭,全球每5頂假髮製品中就有3頂是瑞貝卡的產品。其價格比國外的便宜一半,且從原料到成品得經過185道工序,髮絲洗滌也有嚴格規定,產出的假髮自然、品質佳,成為中國假髮能遍及全球市場的主因。

 

 

 

除此之外,瑞貝卡總部還聚集來自中、日、韓的頂級髮型設計師,完整捕捉每季的時尚潮流,有些髮型在一般理髮店裡甚至做不出來。如今許昌市的髮製品出口總量年均超過134億元人民幣(約合台幣614.48億),但由於產品的消費頻率低,阻礙了中國大陸本地市場的開拓,因此瑞貝卡至今主要仍靠海外市場支撐。

 

看更多

 

 

44年前,當過國中教師的世堡紡織董事長羅忠祐,因家貧放棄穩定的教職進入紡織業。他和2位同事集資9萬元創立世堡,全球跑透透拚業務,但一場空難,讓他從靠一張嘴接單的貿易商,轉型成布料生產商。

 

不願在價格殺到見骨的成衣紅海中混戰,羅忠祐一路摸索轉型,他切入冷門布料,生產英國皇室御用的嬰兒推車產業用布、音響喇叭布,以及迪士尼遊行使用的夜光布,以高技術門檻搏出自己的一片天。

 

不當國中老師的羅忠祐,經人介紹跨入紡織業。而他也把握機會積極表現,沒多久就被業界獵人頭,挖角至加拿大人開設的公司,負責開發全球市場。「我去非洲、巴西,什麼地方都跑,那時根本不想結婚,要跑遍全世界的人怎麼會結婚呢?後來是阿嬤告訴我,她真的很想抱孫,我才結婚。」

 

30歲那年,羅忠祐經人介紹結婚。「我跟太太從認識到訂婚只見面3次,比古早還古早。結完婚我還是常常在外面跑,她生三個小孩我都不在身邊,但她從來沒說過我一句,所以我現在都還很愧疚,我這輩子都欠她。」

 

因工作得以征戰全球,羅忠祐一度想就這麼跑業務跑一輩子,但父親突然逝世,打亂他的計畫。「做人有時會忠孝難兩全,做生意也是。曾有一段時間衝鋒陷陣就夠了,父親走後我就打消這個念頭,家庭才是最重要的,天天在外面很難兩全。」

 

逃過空難 踏入製造業

 

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為了鼓勵青年創業,在桃園成立幼獅工業區,提供青年廠房辦公與創業分期貸款。父親離開後,羅忠祐決定替自己打拚,1975年和2位同事領完年終獎金後,一人出資3萬元,成立世堡。

 

▲1975年和2位同事領完年終獎金後,一人出資3萬元,成立世堡。(圖/鏡週刊提供)

 

初期,羅忠祐賣紗線、紡織助劑,做的是資訊不對稱的接單生意,賺錢賺到遙遠的非洲大陸,「買賣就是靠一張嘴,在我最用力跑的時候,卻碰到飛機失事。」

 

1987年,從台北飛往南非約翰尼斯堡的南非航空班機,在印度洋上空起火、墜毀,機上一百五十多人全數罹難。「我本來要坐那班飛機,但臨時有重要客人來,我選擇留下來陪客戶,看到新聞時我整個傻眼。」

 

▲羅忠祐轉型做生產製造,向青輔會貸款了6百多萬元,買了18台機器開設產線。(圖/鏡週刊提供)

 

一場空難,羅忠祐與按照既定計畫成行的事業夥伴陰陽兩隔。他感慨地說:「有時候是天註定,很多都是天命。如果我搭上那班飛機,你今天也不會見到我,所以,人再怎麼強,也強不過天命。」

 

逃過死劫,羅忠祐放棄經營了十幾年的貿易接單,轉型做生產製造,向青輔會貸款了6百多萬元,買了18台機器開設產線,「我自己買料、自己織布,自己接單、自己賣。」

 

看更多

 

1988年,原本在針織廠當業務員的偉特董事長王明祥,靠著對產業敏銳的嗅覺,創業當起批發中盤商。歷經前10年四處籌錢擴廠,王明祥手握全台最大的蕾絲產線,從設計到生產一條龍,並靠著年推3,000款的創新設計與手工精細縫製,成為國際品牌不可或缺的要角,英國凱特王妃的嫁衣,到藝人林心如的禮服,上頭的蕾絲全都出自偉特之手。

 

看好緬甸豐沛的勞動力,2009年,王明祥成為第一家進軍緬甸投資的台商。多年耕耘累積政商關係,讓他在今年順利拿下緬甸第3個經濟特區的招商許可。被稱為「緬甸王」的王明祥事業第三春,正要開始。

 

▲2011年,英國凱特王妃出嫁穿的蕾絲長袖婚紗,上頭的蕾絲也出自偉特。(圖/取自鏡週刊

 

攤開一塊鑲滿釘珠的金色蕾絲,王明祥語氣中難掩驕傲:「妳看,這是不是跟Dior廣告裡的那件衣服一樣?我準備用這塊布幫我太太做一件晚禮服。」

 

這不是偉特第一次躍上國際一線品牌。從2011年,英國凱特王妃出嫁穿的蕾絲長袖婚紗,到黎巴嫩設計師品牌ELIE SAAB、西班牙頂級婚紗品牌Pronovias、義大利高級訂製服VALENTINO,以及藝人林心如的禮服,上頭的蕾絲全都出自偉特之手。

 

▲從黎巴嫩設計師品牌ELIE SAAB、西班牙頂級婚紗品牌Pronovias、義大利高級訂製服VALENTINO等,都是偉特的重要客戶。(圖/取自鏡週刊

 

儘管產品大多透過中盤商銷售,並不直接賣給設計師,但去年營收近20億元的偉特,是台灣、也是全球最大的蕾絲布料製造商。

 

看更多

 

波司登羽絨服創始人高德康原本從小跟父母學做裁縫,然而不甘貧困的他,發現沒有自己的品牌很難賺大錢,所以24歲就帶著村民租了一套民房、帶著8台縫紉機就創業,最後成功將自己的品牌打造成行業巨頭,在全球賣出2億件衣服。即使近年面臨電商來臨的考驗,高德康也找到解套,還要實現10年內千億的夢想。

 

根據新浪財經報導,波司登羽絨服創始人高德康生於1952年江蘇常熟,1976年剛開始創業時條件艱苦,11位村民夥伴裡面,還有3位是身障人士。1978年高德康看準商機,註冊成立了山涇服裝廠,他還為了銷路而騎自行車到上海尋找代加工的生意。當時若想拿下大服裝廠的代加工,都會被要求提供樣品,而高德康就憑藉著自己的裁縫技術而得到很多生意。

 

▲(圖/翻攝百度百科)

 

後來高德康替羽絨服品牌做貼牌生產的時候發現,僅品牌使用費就需要每年給人15萬元人民幣(約台幣68萬),因此領悟到如果沒有自己的品牌,是賺不到大錢的,因為錢都給人家了,所以在1992年痛下決心,正式註冊「波司登」品牌,並且經過2年的技術打磨,波司登羽絨服橫空出世。

 

然而不是創了品牌就能賺到錢,因為波司登剛上市時沒有知名度,且市面上已經有4000多家羽絨服企業,導致波司登庫存嚴重、資金緊張。持續到1994年,高德康不得不將庫存進行大甩賣,並對於設計、做工、品牌等問題進行檢討。結果隔年(1995年)波司登便開始嶄露頭角,不僅成為大陸火紅的品牌,而且還遠銷到美國、法國、西班牙等等歐美市場,甚至開始引進外國設計師。

 

2012年,波司登業績達到了營收93.25億元(約台幣426億)的頂峰,淨利達到了10.79億元(約台幣49.38億)。2015年波司登就成為全國第一個品牌價值超過200億人民幣(約台幣915億)的行業巨頭,就如董明珠曾描述美好生活:「喝茅台酒、穿波司登、買格力空調」,可見波司登品牌的地位與影響力。

 

近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波司登面臨品牌老化、電商衝擊等危機,於是2018年高德康對波司登進行全面改革,從品牌到物流一切都重新整頓,用高薪聘請世界知名品牌紀梵希(GIVENCHY)、巴黎世家(BALENCIAGA)、拉夫勞倫(Ralph Lauren)等設計師,將波司登打造出高檔時尚的服飾。高德康說對於品牌的未來仍很有企圖心:「波司登要做百年企業,10年內要實現千億夢想。」

 

看更多

 

大陸的代工廠申洲國際由馬建榮創建,雖然他是典型的富二代創業代表,但是他年紀很小就開始做童工,出師後決定自己創業,有許多國際大牌都是他的客戶,跟據富比士最新資料顯示,馬建榮目前身價為70億美元(約2170億台幣),已成為大陸服飾業首富。

 

綜合陸媒報導,馬建榮1965年出生於商人世家,父親是有名的針織專家,同時在上海擁有一家工廠,雖然身為從小就衣食無憂的富二代,但他個性卻很叛逆,不愛學習、只想玩耍,所以13歲就被要求去父親的工廠當學徒。然而馬建榮因為對紡織很有天賦,所以不到3個月就出師。

 

1990年,馬建榮決定自己創業,成立了寧波申洲織造,也就是申洲國際的前身,剛開始以紡織為主,為集織布、染整、印繡花、裁剪與縫製,具完整生產架構的企業。1991年到日本時,意外發現了巨大商機,可以用日本的原料運到大陸生產,然後再銷售到日本,至此成為出口日本的最大針織服裝製造商,6年後就賺到了人生的一個3000萬人民幣(約台幣1.3億元)。

 

2005年11月,申洲國際在香港主機板上市,2008年,他又引進了1000人的技術團隊,開始研發運動品牌質料,沒過多久Nike就主動找上門來,下訂700雙運動鞋,檢驗合格後就達成了近10年的合作協議。

 

接著各大品牌紛至沓來,adidas、Puma、UNIQLO等國際大品牌都成為馬建榮的客戶,並於2006、2007年建立Nike及Adidas專用工廠。而在近8年來,申洲國際的業績不斷成長,也讓申洲國際股價飆漲50倍。據公開資料顯示,申洲的淨利率20.79%,比下游強勢品牌Nike的12%還要高,也優於大陸其他同業。

 

有業內人士人為,由於服飾領域流行變化快速,幾乎一年四季款式都有變化,讓申洲國際透過代工成為了服裝巨頭,目前市值1385億港元(約5540億台幣),位居大陸服裝行業第一。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申洲國際正在施建一家5000名工人的成衣廠,並且計畫在柬埔寨開設有1萬名工人的新成衣廠。

 

【往下看更多】
輝達海外總部「台北呼聲高」 房仲大老曝1關鍵:南港最不適合
科技股泡沫破裂時間曝 分析師揭關鍵訊號:2年後算總帳
每分鐘付息6650萬! 橋水基金創辦人:美國瀕臨破產

 

【熱門排行榜】
取代人民幣? 彭博:新台幣有望成「亞洲最佳融資貨幣」
每分鐘付息6650萬! 橋水基金創辦人:美國瀕臨破產
「9類晦氣物」年前大掃除必丟! 命理師:留著恐破財傷運
關鍵字: 假髮瑞貝卡鄭有全財經精選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