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財經新聞

美債突暴跌有大事發生? 華爾街揭「罕見一幕背後」:不再是避風港

2025/04/08 16:06 東森財經新聞
美債突暴跌有大事發生? 華爾街揭「罕見一幕背後」:不再是避風港

川普關稅政策加劇股市震盪,推動資金轉往債市,不過以往被投資人視為避風港的美債7日卻暴跌,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當天大漲0.19個百分點至4.18%,創下2022年9月來最大單日升幅,對此華爾街嘗試分析原因認為,投資者在這波股災期間轉趨保守,正在轉向現金及類現金資產以應對市場波動,對他們而言拋售國債來換現金是最簡單選項,但隨著國際金融秩序正在被顛覆,美債和美元可能不再是牢靠的避險工具。

★【理財達人秀】台積悶 打第二隻腳? 黃金飆美元美債殺 錢擺哪?

根據《財聯社》報導,以往被譽為「避險之王」的美債,過去24小時內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態遭遇暴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幾乎回到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前的水準,這波歷史性拋售導致幾乎所有中長期美債收益率同步暴漲,其中30年期債券收益率在週一尾盤上漲將近23個基點,創下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初期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而且走勢與美股不同,美股當天出現震盪,但美債幾乎全天候上漲,情況相當特殊。

報導指出,其實美債價格的觸頂早在4日中國宣布對美祭出報復性關稅後就出現端倪,當時美國市場已經股債雙殺,只是美債下跌情況比起美股,當時沒有特別受到關注,依舊被外界視為避險資產,如今似乎也證並非完全可靠的避險選項。

有關美債週一恐慌拋售的原因,報導引述華爾街各家投行觀點,多半認為如今投資者多半轉趨保守,正在轉向現金及類現金資產以應對市場波動,對他們而言拋售國債來籌集現金是最簡單選項。

根據道明證券策略師Gennadiy Goldberg的觀點,他認為這波拋售反映出一種廣泛的交易,投資人更傾向變現以規避市場風險,由於跨領域基金試圖去槓桿化,因此醞釀出可以拋售一切標的的交易模式。

報導引述某分析師的觀點,他認為更廣泛的對沖基金拋售正在摧毀國債,投資人追求的是更輕鬆調度資產,「目前正在發生大規模的去槓桿化,任何流動性來源都在被挖掘。」

報導指出,不少分析師點名利用國債價格與相關期貨合約之間的微小差異進行套利的對沖基金,也就是所謂的「基差交易」(basis trade),這些避免基金是固定收益市場的大型參與者,隨著它頭寸姊存連帶引發美債拋售。

Marlborough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投資組合經理James Athey分析指出,「債券和衍生品現金價格之間可能存在錯位,美債收益率已從低點大幅上漲,看起來就像2020年3月那樣,當時觀察到波動可能與基差交易有關,但上周卻沒看到對沖基金停止債券期貨基差交易的跡象,突然間我們卻看到收益率出現飆升。」 

Columbia Threadneedle Investments利率分析師Ed Al-Hussainy則表示,可以發現投資人為了應對這波市場波動,正在轉向現金及類現金資產,開始拋售他們能拋售的資產並且採取守勢,但拋售股票將面臨龐大損失,對他們而言最輕鬆的選項是拋售國債來換現金。

除了上述短線倉位元變動和流動性情況的影響外,市場同步關心川普是否會有更激進的關稅政策,以及是否影響或衝擊到美債的傳統避險地位,根據報導說法,部分交易商正在關注海外美債的持有者們,未來是否可能減持美債,也很擔心在美債標售的買家數量減少。

對此策略師Simon White不諱言表示,美國國債正在失去扮演投資避風港的角色。他警告,如今全球面臨關稅、地緣政治衝突等諸多變數,美國國債也難逃資本流動的關鍵轉變,例如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隨著俄羅斯的資產被凍結,外國人對持有美國國債也變得更加謹慎,如今還有關稅政策等不穩定因素,更是削弱投資人的信心,開始對「美元是不受政治干預的工具」這項原則產生質疑。

White強調,如今全球聚焦股市,但債券很可能是下一個檢討目標,儘管近年來增長放緩,但外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國債務的情況依舊明顯,目前外國投資者持有將近15萬億美元的美國債券,大約一半都是美國國債,儘管美債以往被視為投資避風港,但隨著國際金融秩序正在被顛覆,美債和美元可能不再是牢靠的避險工具。

(封面示意圖/Pexels)

 

【往下看更多】
美股抄底時刻到了? 小摩急阻自斷手腳 高盛翻多:快分批建倉
財長勸「別讓股市續跌」 傳川普態度鬆動 關稅戰有望提早結束
金管會經驗豐富! 彭金隆信心喊話:會密切關注市場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