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長大主題日!3千人齊聚兒童新樂園學理財
(2024/11/11 15:17)
要小孩寫功課老是叫不動? 資深名師曝3招 讓孩子自動自發
自2020年來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不少學童的學習模式也發生巨大改變,防疫三級警戒期間更是改為「遠距學習」的模式,而資深名師顏安秀指出,這樣的模式正是讓孩子學習「自主行動」的好機會,即便現在學童已經回到學校上課,家長仍可以透過3個步驟,引導孩子「自主行動」,建立起良好的習慣。
★【理財達人秀】台股最猛作帳 12月盤堅上? 神抓穫利 卡位便宜成長股!★
停課防疫期間,孩子隨我到辦公室上班,我們各自忙碌,她在一旁上網課、處理作業、複習功課、寫評量;或者閒暇時看看喜歡的書、做點簡單的美勞。
當我在忙、她不能打擾時,就會留紙條給我,簡單交代她已經做完什麼、現在要做什麼、等一下準備做什麼:「我自然寫完一半了,休息十分鐘,十一點十五分再回來寫。」
我只提醒她幾個原則:
1要清楚每天的任務是什麼,也要學著安排先後順序,重要且急迫的事情先完成。
2每天的時間就是這麼多,自己要能決定多少時間工作、多少時間休息。
3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媽媽都會尊重。
這兩、三年來,很多家長疑惑,素養到底要教什麼、怎麼教。但我總是傾向不要把「素養」當新東西,它就是各種能力的統稱,目的是能解決眼前的問題。
新課綱中的核心素養第一面向「自主行動」,就該從孩子「可以為自己做決定」開始,包括如何調配時間、決定如何學習、想要什麼喜好……
家長可能會擔憂,放手的尺度在哪裡?孩子會不會擺爛?如果放手了,但他根本沒有遵行承諾怎麼辦?如果我選擇相信孩子,但他最後讓我失望了怎麼辦?
要不然就是從過去挫敗的經驗直接導出結論:我幫孩子決定/安排/規劃會比較好,省時又有效。
但我們再怎麼愛孩子,都無法幫他做一輩子的決定。終究,孩子要在每次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中,慢慢學習時間管理、慾望控制、策略擬定、任務推進,以及責任養成等功課。
帶著女兒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我會跟她聊天:「你今天有想做什麼事嗎?」、「有幾節網課要上?」、「今天的空檔想做什麼?」孩子不一定每次都會有想法,這樣的聊天也不是要孩子聽從大人安排。但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有意識的思考」:我有多少時間?我需要做哪些事?我能不能為自己安排?
在引導孩子思考怎麼做決定的時候,爸媽給予的建議步驟可以是:
1先釐清有多少事要做,並掌握有多少時間
最好能夠視覺化呈現,或許是條列、也或許是時間表格,請孩子寫或畫下來,會更具體清楚,也讓「時間」和「待辦事項」更一目瞭然。如果孩子不太能掌握怎麼列表,可以建議他以「小時」或「整點」切分,要不然就比照學校的上下課時間,只要孩子熟悉就可以。
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他的想法,但建議原則上大人尊重孩子的規畫,讓他感到「可控感」,才會相信:「父母讓我做決定,是因為信任及尊重,是說真的。」
2依照輕重緩急,排出先後順序
「重要的事優先做」,是我們要提醒孩子的大原則。當然孩子可以在「幾件」重要的事之間,穿插緩和、簡易的任務,以做為調節。什麼是「重要的事」?以停課不停學的那段日子來說,「上網課」及「該完成的作業」就是重要的事。這當然可以視情況適度調整。
3懂得為自己的計畫留白
留白,是重要的事。孩子在做時間規劃時,往往會忽略了「休息」,塞很滿的結果是,很快就放棄了原本看似完美的安排。留白也是為了能夠緩衝和調節,這是孩子所列的計畫能走到最後的關鍵之一。
而孩子執行計畫時,家長就睜隻眼、閉隻眼吧!不要時時催促,而是得告訴自己,孩子雖然做了決定或承諾,但剛開始做得不完美是正常的。只要孩子願意思考時間的安排及進行的順序,就是很好的起步。不需要執行率達標才讚美他,而要看重孩子希望自己更好的初心及努力去做的部分,給予肯定。
父母的忍住不過問或適度裝傻,放手給孩子更大的彈性。孩子若表現好,固然值得鼓勵;若自主性的訂了計畫卻擺爛,那就有了聊一聊的機會。
找孩子來談談,是不是計畫訂得太好高騖遠了?還是遇到什麼預期外的困難?如果都不是,就純粹是堅持力不夠,那麼,明確告知孩子爸媽對他的相信與支持,以及下次還是會陪他再次練習、做可以為自己決定的人。
就跟幼兒階段一樣,孩子做了決定,家長就陪伴、鼓舞、提供建議,協助孩子盡可能完成預定的目標,並獲得「我可以堅持到底」的高峰經驗。
本文摘自《家庭裡的素養課》/顏安秀/本文由天下文化授權提供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財經立場
(封面示意圖/pixabay)
【往下看更多】
►小孩幾歲能給手機? 資深名師給答案:滿足1條件就行
►該禁止小孩用3C嗎? 教育專家:別妖魔化手機
►考不好就罵? 資深老師勸家長:把分數當股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