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財經新聞

腸病毒奪2命!都是「這1型」 台大醫示警:幼兒小心

2025/03/26 12:44
腸病毒奪2命!都是「這1型」 台大醫示警:幼兒小心

疾管署於25日公布今年國內新增第2例因腸病毒死亡的個案,確診為伊科病毒11型。根據專家指出,該型病毒對未滿一歲的幼兒,特別是新生兒,影響最為嚴重,且與孕產婦體內普遍缺乏該病毒抗體有關,顯示出此病毒的潛在威脅。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伊科病毒11型的感染對小嬰兒及新生兒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台大醫院的臍帶血研究顯示,國內育齡婦女對伊科病毒的抗體陽性率較低,使得新生兒缺乏保護力,因此須特別關注。

★【理財達人秀】台股彈584點 警報解? 反彈去留攻略!急殺撿超跌股?

研究進一步指出,伊科病毒11型的重症個案多集中在未滿一歲的幼兒,當中一個月內的新生兒占60%、一歲內幼兒則占80%。相較於其他腸病毒如克沙奇B型或腸病毒71型會引發典型的手足口病,伊科病毒11型在較年長的孩童與成人身上症狀不明顯,可能僅出現發燒、咳嗽或不具特異性的皮疹。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2018年國內曾發生伊科病毒11型的較大規模流行,目前雖仍在監測階段,惟今年以來通報病例數雖比去年低,但仍需提高警覺。

疾管署提醒,成人感染腸病毒時症狀較輕微,易忽略防護措施而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因此,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應加強個人衛生,外出返家後應更換衣物,並在接觸嬰幼兒前以肥皂正確洗手。如出現疑似症狀,應避免接觸嬰幼兒,以減少傳播風險。

新生兒感染初期可能出現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等症狀,若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成心肌炎、肝炎、腦炎、血小板下降或多重器官衰竭等重症。若嬰兒有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或肌抽躍等異常表現,應立即就醫。

截至目前國內已通報3例因伊科病毒11型導致的重症病例,其中2例不幸死亡,病例數略高於2021至2024年同期(介於0-1例)。25日公布的最新個案為北部一名未滿1個月的早產男嬰,自發病至死亡僅短短一週。

此外,呂俊毅指出,腸病毒疫情通常於4月開始增溫,6月達到高峰,雖然目前疫情尚未大流行,但從去年底開始,伊科病毒感染個案逐漸增加。今年以來已出現3例重症,且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顯示該病毒的威脅性需特別關注。

台大醫院研究發現,國內近年來伊科病毒未大流行,民眾體內抗體逐漸下降。2021年針對孕婦臍帶血的研究結果顯示,腸病毒D68與克沙奇B型的抗體陽性率較高,然而伊科病毒的陽性率偏低,顯示國內對此病毒的免疫力較弱,未來恐有大流行的風險。

疾管署提醒,孕婦、新生兒及其照顧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生病的人。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及生產前後應做好手部與呼吸道衛生,並留意自身健康狀況。若在產前14天內至生產前後出現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或肌肉痠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並與嬰幼兒保持適當隔離。

家中成人及幼兒接觸者也應勤洗手,並在身體不適時避免接觸新生兒,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面對可能升溫的疫情,專家強調,家長與照顧者需加強防範,確保新生兒與嬰幼兒的健康安全。

(封面示意圖/翻攝Pexels)

延伸閱讀

 

【往下看更多】
變種病毒傳染力更強!「恐會有更大波疫情」醫勸:快去打疫苗
新冠疫情7月進入高原期 腸病毒還沒走 夏季流感也來了
興櫃:安特羅腸病毒71型疫苗完整3期數據公開,保護力99.21%,住院率100%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