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財經新聞

掌握ETF「6眉角」 投資達人曝穩賺秘訣

2020/06/11 18:19 東森財經新聞

既然要投資,那我們就要做最有效率的投資,穩穩的把錢賺進口袋裡。不過事事都有「眉角」,投資ETF當然也有,只要一沒注意到,形同讓口袋破個洞卻不自知,悄悄的放任你把本來該拿到的獲利流走。

 

★【理財達人秀】台股權值殺尾 年終體檢! 集團股發威 右下角操作

 
這些關鍵包括:總開銷、指數追蹤績效、資產規模、成交量與流動性、成立時間、市場領先地位,樣樣不可少!


1.總開銷:迴避高成本ETF。


以投資美股交易的ETF來說,總開銷費用建議小於0.3%,如此一來才能降低成本拖累,挑選原則是兼顧資產規模、指數追蹤能力後越低越好,如果有隨著總資產規模上升持續調降成本的紀錄,那就更好了!


以台股ETF來說,費用能低於1%就算是勉強及格,最好還是低於0.5%。


如果我們投資原本利息收益有8%的基金,而基金收取的成本為1.5%,那麼投資人到手的實質利率就只剩6.5%;如果年度獲利是5%,基金收取2%費用,那麼投資人到手的只剩3%。從這裡應該可以深刻體會到,成本一事不可不慎了吧!

 
那麼節省購買基金的花費,實際該怎麼做呢?我們可以選擇手續費優惠的券商,或是利用免手續費方案時,購買ETF來降低一次性的投資成本,接著選擇總開銷費用低以及追蹤成效良好的ETF,控管每年的投資成本。


如果想利用國內券商投資美股或是英股交易的ETF,複委託開戶前請先找到有提供下單優惠的券商,盡量取得優惠,避免直接使用牌告費率。


使用海外券商的朋友,可以依照自己的投資方式,選擇不同的券商,目前除了盈透證券外,第一證券、德美利證券在網路上下單投資股票、ETF,都不用負擔手續費。


再來,我們可以購買低成本的指數型共同基金,這類型的費用通常比經理人選股的主動式共同基金低;或者,我們可以購買追蹤市場指數的ETF,臺灣常見的發行公司是元大投信Yuanta ETFs,提供投資人國內規模最大的ETF商品,例如0050。


國外常見的發行公司是貝萊德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iShares系列、道富環球投資管理的SPDR系列,以及先鋒集團的ETF。


若想知道自己付出何種費用,我們可以到基金公司的公開說明書、官方網站簡介查詢。


2.指數追蹤績效:避免拿不到該有的報酬。


ETF好壞的指標之一是指數追蹤能力,兩項評估指標分別為追蹤偏離度(tracking difference)與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前者可至各發行公司官網,查詢每年的淨值績效(Total return by NAV)和指數表現(Benchmark)來評估;後者可至「MoneyDJ理財網ETF→ETF排行→風險排行→追蹤誤差排行」查詢。


ETF追蹤偏離度指的是,在相同的投資期間內,ETF報酬與其追蹤指標報酬的差異,也就是我們直覺計算出的標的指數報酬與ETF報酬之間的差距。


ETF追蹤誤差則是反映在投資期間,一檔ETF走勢與其基準指數的相近程度,是相對報酬的標準差,在計算上必須先算出追蹤偏離度,再利用標準差的概念計算追蹤誤差。


舉例來說,假設指數報酬是5.72%,那麼ETF的報酬最好也是5.72%,但ETF的實質報酬可能是5.68%,這之間就存在著0.04%的追蹤偏離度(落後大盤0.04%)。


既然ETF透過各種方式來追蹤某一個指數,目標是貼近指數報酬,那麼最佳狀況當然是完全等於指數報酬。不過這種事可遇不可求,投資沒有天天在過年的;都說是「貼近」了,自然會產生追蹤誤差,因此我們得把標準放寬,追蹤偏離度最多0.3%。


ETF會因為總開銷費用、指數追蹤方式、現金部位(按:即手上持有的現金)等因素,造成ETF報酬無法100%貼近指數報酬,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具有最小追蹤偏離度的ETF,顯然優於具有更大誤差程度的ETF。


如果投資金額越高,追蹤誤差與成本皆不可偏廢,即使總開銷費用最低,但指數追蹤不佳,仍會造成該拿到卻拿不到的損失──試想,要是每年落後1%、2%,長期下來就相當於投資高成本的ETF,實在不可不注意,因此務必挑選開銷低加上追蹤強的ETF。


3.資產規模:降低清算風險。


ETF和股票一樣,當交易不熱絡時會造成流動性問題,流通性不佳的ETF又容易產生溢價與折價的問題。


選擇資產規模大的ETF,可以享有隨著規模提升而調降總開銷費用的優勢,也可以獲得較分散的持股,而且選擇大公司發行的ETF、資產規模大的ETF,也能降低日後被清算的風險,避免需要重新挑選ETF的困擾。


4.成交量與流動性:買賣價差越小越好。


檢查ETF每日交易量是否充足,建議至少選擇每日成交量大於10萬股的ETF;通常熱門的ETF交易量每天達到數百萬股,而冷門的ETF幾乎沒有交易。


無論資產類別如何,交易量都是流動性的良好指標──ETF的交易量越高,流動性越高,買賣差價越小。在賣出ETF的時候,這些尤為重要。


5.成立時間:影響可檢視的歷史資料。


ETF 的成立時間越久(至少滿3年),可查詢的資料便越多,進而略知其發展軌跡,能隨著市場波動生存下來的ETF顯然較為穩定。通常全市場的ETF存活性較佳。


6.市場領先地位:享受加成優勢。


在ETF領域,「先發優勢」非常重要,常見大者恆大的趨勢,因為首支ETF可以獲得多數投資人的資產挹注,也可以優先享有規模經濟,持續調降費用,提升後進投資人的持有意願。


選擇大公司例如Vanguard、iShares、SPDR的ETF,能夠獲得較好的綜合結果,或是利用「VI法則」──由Vanguard以及iShares的ETF 開始入門─直接從這兩家發行的ETF 挑選,因為這兩家ETF數目眾多,光是Vanguard 加上iShares 的ETF 就有四百多支,已經符合大多數人的理財需求。


如果還是覺得難以抉擇,建議從Vanguard的ETF開始研究。Vanguard由於特殊的公司結構,讓基金資產收購了基金公司股東的股份,使基金持有人成為基金的股東,公司再按成本經營,只為基金持有人服務,也沒有設計管理費的概念,更避免將預算使用在廣告與促銷,如此一來,就對投資人更加有利。


●本文摘自PG財經筆記《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每月1,000元就能開始!不用兼差斜槓,兩檔ETF投資組合,年賺20%以上》/大是文化授權提供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請謹慎至上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財經新聞立場


(封面示意圖/Pixabay)

 

【往下看更多】
她想月扣3萬幫寶寶存股 三選手出列 網勸「這種」先不要
漲太慢很煩躁!他想賣台積電落袋為安 網勸:恐成一場空
想睏霸數錢!他後悔沒重壓「懶人尖牙股」 網示警1時機: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