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財經新聞

健保醫材上限惹議 張鴻仁籲:檢討診察費 買保險也是一解

2020/06/11 15:25 中央社

健保署公告自付差額特材收費上限,引發醫界反彈。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今天表示,這件事反映出醫師的診察費長期被貶低,才轉而靠醫材賺錢,呼籲政府重視診察費低廉問題。

 

★【理財達人秀】台股靠內資衝 光學輪補漲! 大戶買機器人 PCB金礦股!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8月起實施健保差額特材收費上限,超收將開罰,藉此避免同一特材在不同院所價差過大,公告一出,引發醫界反彈。

 

前健保局(現升格為健保署)總經理、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師張鴻仁今天上午舉辦「2030健保大限」新書發表會並舉辦論壇,會後接受記者訪問時被問到醫材爭議。

 

張鴻仁說,醫界認為他們付出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專業知識,但健保給的診察費卻只有區區新台幣200多元,醫界當然會跳腳,一旦醫界認為自我價值沒有獲得認可,自然會盡一切力量賺錢,這是人性,如今健保署為了保護民眾,訂定醫材收費上限,阻擋醫界賺錢管道,醫界當然跳腳。

 

他認為,政府訂定醫材收費上限是正確方向,但醫師診察費過低更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若醫師都能透過正常管道賺錢,何必藉醫材賺錢。在他看來,醫材事件只是一個引爆點,未來會有更多引爆點。

 

▼前健保局(現升格為健保署)總經理、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師張鴻仁。(圖/東森新聞)

 

張鴻仁指出,目前參與醫療政策發言的「醫界」,大多是醫院的經營者、擁有者,醫院裡醫師的聲音從健保開辦至今都沒被聽到過,也沒有平台可以反應,正因醫師診察費低、和醫院協商難度高,才會對醫材事件如此反彈,這是過度管制時必然出現的問題。

 

張鴻仁說,健保體系建置的初衷,就是希望人人適用同一套體系,但現在看來不太可能,錢不夠的時候,不能用社會保險的錢辦社會福利,未來有次序、有限度的階級化的保險制度無可避免,若大家都去買商業保險來補充健保的不足,那醫材問題也就不成問題。

 

統一訂定健保差額特材的費用天花板,自掏腰包的民眾當然能省下一些錢,但張鴻仁認為,能負擔自負差額的民眾大多有商業保險,自然是保險業者受益更多。

 

醫材爭議延燒,外界常擔心有更多醫材和老藥「百憂解」一樣,相繼退出台灣市場。

 

張鴻仁說,正因醫材的多樣性,這件事已經在發生了,因此他認為保險制度階級化雖不可避免,但也不見得是壞事,若民眾都能接受,未來年過50歲的民眾都去買商業保險,不僅年輕人負擔較輕,健保漲幅也能獲得控制。(中央社)

 

(封面圖/翻攝自pixabay)

 

【往下看更多】
8月起「醫材自費」有上限 醫院超收將開罰
自費醫材設天花板 醫勞盟反批:房價要不要也訂上限
健保費擬調漲 北市老人健保補助先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