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國內太陽能模組價格爭議落幕,達成合理調升售價三原則
太陽能模組價格爭議,經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協調下,太陽能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模組大廠茂迪(6244)、元晶(6443)等業者均表示,尊重合約精神,努力與系統廠商進行誠信溝通;對未簽約訂單,合理調升售價以反映成本上漲;努力促進產業界上下游團結,支持政府綠能政策等三項原則。
此次價格爭端,肇因於製造太陽光電模組板的矽原料價格一年來上漲250%,每公斤從8~10美元,跳升至30美元以上,自去年下半年起,各項工業原物料開始呈現短缺,與太陽能模組有關的矽原料、導電膠料、玻璃、鋁框及逆變器等材料成本上揚,使得我國光電產業遇到12年來首度因「輸入型成本暴漲」而成本大幅上升。
當模組製造成本上升,廠商調升售價為情理之中,問題出在模組製造商與電力系統開發商已簽訂的交易合約大都在三至六個月前就已簽訂,其中包括目前已交貨或準備出貨的模組訂單;然而現在的模組製造成本卻比當初簽約時上漲25%以上。成本急遽上升過程,買方要求維持原合約價,賣方期望提高售價。
太陽能模組業界人士指出,太陽能電廠由於建廠期間長,模組交易從報價、簽約至實際出貨,動輒數月甚至一年半以上,但太陽能模組的生產周期是短暫的,製造商對材料價格的掌握度低於一個月,這種生產與交貨的時間落差,在價格波動大時,難免會發生商業條件爭議。
最近一個多月來,能源局、行政院召開協調會,根據太陽能系統公會統計資料,目前除了引發價格爭議的三件大型開發案,合計約160MW外,尚有25件中小型案件合計約135MW尚待處理,而國內前四大模組廠商目前年產能包括元晶的900MW、聯合再生(3576)600MW、茂迪300MW以及友達(2409)300MW均有能力供應並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且積極擴充產線,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國內模組廠一年總產能超過3GW(30億瓦)足以供應國內市場需求,國內供應不足要求開放進口屬談判的「假議題」。
【往下看更多】
►鄧佳華繳不出18萬才入獄! 模特兒女友證實:已分手
►昔認罪今改口!威京法務出庭稱「全忘了」不認政治獻金是行賄
►北市防空演習 男拒避難嗆警「抓我啊」 下場慘了
【熱門排行榜】
►老廠房變研發總部!新北推3區都更 解鎖捷運沿線黃金地段
►受傷沒工作淪街友!他花不到300元「刮中2940萬」 嗨喊:想買房養狗
►月薪僅3萬5! 媽討3萬孝親費「不然就賣房」 網勸:搬走自己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