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台股 > 個股分析:化合物半導體新賽道,徐秀蘭盼產業鏈手牽手,串連成為虛擬IDM廠

個股分析:化合物半導體新賽道,徐秀蘭盼產業鏈手牽手,串連成為虛擬IDM廠

2022/09/14 09:05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

中美晶(5483)董事長徐秀蘭表示,化合物材料會是未來台灣半導體發展新賽道,雖面臨基板製造不易、檢測分析技術尚未成熟及全球領導廠商市場競爭等三大挑戰,但台灣半導體發展強項即是群聚,目前上下游各環節均有介入,如同小朋友牽手過馬路,讓各廠商串在一起成為虛擬IDM廠。

他表示,台灣在矽基材領域已做非常成功,未來矽應用不會消退,但會有新應用賽道出現,化合物材料會是重要關鍵,可說是半導體產業競爭新賽道。台灣在化合物半導體開發面臨原材料(基板)製造不易且成本高、元件/材料檢測及分析方法尚未成熟、全球領導廠商具備垂直整合優勢等三大挑戰,不過,目前台灣重要廠商在各環節均有介入,未來產業鏈要能同步升級、攜手合作,他形容產業鏈合作就像小朋友過馬路要手牽手、走在一起,一同開發國際化合物半導體市場。

目前化合物半導體領域聚焦在碳化矽、氮化鎵,未來很快出現氧化鎵、三氧化二鎵等新領域材料,其中而碳化矽具有寬能隙材料所有優勢,徐秀蘭笑稱碳化矽具有「三高」--高熱傳導、高頻、高功率特性,雖然價格昂貴,但其物理特性表現優於矽基材;氮化鎵主要應用於微波通訊、電力電子和光電子領域,發展趨勢前景看好;目前還在研發中之氧化鎵則屬超寬能隙材料,高於碳化矽及氮化鎵,理論上可支持更高電壓操作環境,目前環球晶已掌握不少氧化鎵專利。

2021年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廠資本支出在70億美元,預估今年成長至85億美元,而碳化矽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預期到了2027年將達63億美元,2021至2027年均複合成長率達34%,市場成長主要驅動力來自車用電子(占比79%)、工業設備(9%)、能源相關(7%)。

目前90%碳化矽功率元件集中在美國、日本及歐洲,前五大領導廠商全部IDM模式,約80%終端市場應用於電動車、運輸及充電等領域,而台灣廠商目前在碳化矽全球供應鏈占比僅7.8%。

氮化鎵雖然市場規模比碳化矽小,不過,在化合物半導體賽道中扮演重要角色,氮化鎵功率半導體於2027年市場規模預期達20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達59%,主要成長動力來自消費性電子(48%)、通訊/資料通訊(30.9%)、車用電子(15.4%)。

約60%氮化鎵功率元件廠商集中在美國、日本及歐洲,而約32%中國大陸廠商已投入該領域,很多設備已可自製,從材料端橫跨整個供應鏈,90%氮化鎵終端市場應用在消費性電子、通訊,目前台灣在氮化鎵全球供應鏈占比僅6%。徐秀蘭不諱言說,台灣在碳化矽領域跑得較慢,氮化鎵廠商多集中在材料端,在全球供應鏈中相對不足,未來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往下看更多】
力積電跳空漲停 緯創爆量噴5% 台股漲逾180點
阿姨送紅包? 宏達電爆量衝漲停 分析師點頭:這波來真的
2萬3穩了?專家嗨喊「下半年衝2萬6」:這些股可抱過年

 

【熱門排行榜】
10億獎金沒拿到!前夏普會長狀告鴻海、郭台銘
地牛翻身!10:28 花蓮發生規模4.3地震
台積電AZ廠「1客戶」怪怪的? 前《彭博》專欄作家:小心踩雷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