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台股 > 〈太陽能三合一〉為何選在這個時間點合併?三家公司高層這麼說...

〈太陽能三合一〉為何選在這個時間點合併?三家公司高層這麼說...

2017/10/16 17:49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
〈太陽能三合一〉為何選在這個時間點合併?三家公司高層這麼說...

新日光 (3576-TW)、昱晶 (3514-TW) 與昇陽科 (3561-TW) 將合併,成為台灣太陽能業史上最大合併案。談到三家公司合併的原因,新日光董座洪傳獻說,要讓台廠走出「中國備胎的代工廠」的處境,打造新「贏」運模式;昱晶董事長潘文炎則說,希望藉由三家公司互補的優勢,降低成本並提升競爭力;昇陽科董座劉康信則認為,三家公司合體,將可發揮「1 加 1 加 1 大於 3」的整合力量。

新日光、昱晶、昇陽科今 (16) 日下午共同宣布,三家公司將透過換股方式,於明年第 3 季合併為「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將躍居為全台最大太陽能電池廠,由洪傳獻擔任董座,昱晶總經理潘文輝任執行長。

垂直整合上下游產業鏈  結合各家優點打造「贏」運模式 

談到三家公司如何對「三合一」取得合意共識,身為合併案召集人的洪傳獻透露,此案花了半年時間協調,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相當成功,願意在適當的條件下,以入股方式注資進入整併案,聯合再生能源公司資本額將達 210 億元,雖然先前外傳國發基金與經濟部的泛公股將注資約 45 億元至 50 億元,但他說,目前國發基金還在申請中,金額尚未確定。

洪傳獻指出,過去台廠淪為中國備胎的代工廠,三家公司的結合,就是要打造新的營運模式,「在電池上投入較小的資金,創造更大的獲利」,但營運模式並非以電池為主,也會投入下游市場。

至於新公司的分工,洪傳獻說,矽晶圓部分將由昱晶負責,昇陽科負責電池事業部分,新日光則是主導模組與系統的操作,預計 2019 年能夠建置完成 1GW(10 億瓦) 的模組生產線,未來 2 年至 3 年內,將合併的模組產能提升至 3GW,持續整合上下游產業鏈,下游太陽能系統業務有機會在 5 年內,達成每年 1GW 產能目標,盼能在 2019 年開始獲利。

整併後的新公司具有足夠的產能規模,洪傳獻表示,未來組織架構中將有一個單位負責新事業的投資,包括扶植背板、EVA、鋁框或玻璃等台灣太陽能周邊廠產業,提升產品自製率,以降低整體生產成本。

針對人力整併是否會進行裁員的問題,洪傳獻則回應,三家公司都有達成共識,以愛護員工為最根本的考量,勢必會謹慎考量員工在新公司中的角色,「對所有員工會盡我們所能,做最好的安排」。

突破產業困境 規模壯大勢在必行

潘文炎表示,過去幾年經營得非常辛苦,業界逐漸體認到「規模」相當重要,且過去國內電廠需求不高,太陽能電池缺乏出海口,只能成為中間電池代工的角色,而太陽能產業變化非常快,必須建立一個能因應各種變化的營運模式,體認到經營方面亟需有所改變,因此決定進行合併,未來經營中將有大部分方向是往下游走。

潘文炎指出,三家公司本身性質互補,新日光的下游布局走在前端,昱晶在國際化經營做得不錯,昇陽科則是在成本管控上有目共睹,將結合各家優點,以降低成本並提升競爭力。

潘文輝則說,三家公司對目前太陽能產業大環境與自身處境相當不滿意,台灣太陽能產業雖技術領先,但製造成本與各方面條件需要更精緻化與效率化,「我們必須改變現況,要有自己的出海口,要以台灣電站系統為主體,到世界各地蓋電站」。

潘文輝透露,目前各家公司正在研究如何花最小成本去瓶頸化,以提升成本競爭力,未來在產能分配與規劃上,仍會視整體市場狀況,不會全部轉往單晶 PERC 電池,若意識到市場多晶需求增加也會隨時調整,「我們絕對具備應變能力」。至於昱晶旗下矽晶圓廠昱成,他表示,未來計劃將其股權全部買回來,納入聯合再生能源麾下,該公司已於今年 5 月開始獲利,目前年產能 500MW(百萬瓦)。

劉康信則說,政府現在推動綠能企業的發展,對太陽能產業來說,是突破困境很重要的機會,應該要把握機會,「但要把握機會的前提是要夠壯大、夠具競爭力」,因此三家公司決定結合各自的技術與長處,並整合各家公司人才,唯才適用並適才適所,發揮「1 加 1 加 1 大於 3」的整合力量。

 

【往下看更多】
瑞銀版鬼故事來了!FED恐升息至6.5% 股市嚇跌15%
台積電落腳嘉科 當地期待台37線延伸台南 串聯3園區
中東局勢衝擊 台積電下跌11元 台股跌逾200點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