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競標金如同失速列車一路衝高,上看800億元的數字不但跌破眾人眼鏡,更可能影響電信業者後續的布局。產業分析師指出,業者初期的獲利將受影響,同時也可能因為資費過高、與4G沒有顯著差異,降低民眾使用5G的意願。
5G第一波釋照競標從10日上午9時正式開跑,3.5GHz、28GHz、1800MHz三個標的的底價訂為新台幣300億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預計預算收入可達到440億元。然而截至27日,標金已經上看800億元,而且由於競標尚未結束,標金在下週恐怕還會繼續上升,不只跌破業界眼鏡、電信業者也直呼可怕,連NCC都不得不出面呼籲業者冷靜。
然而在高標金的背後,牽動的則是明年開始的5G元年布局,市場上不乏擔憂聲浪,認為過高的標金將會讓台灣踏入5G的第一步不是那麼穩妥。
一名資深電信產業分析師接受中央社採訪時,不諱言指出,原先電信業者都已經有心理準備,5G的建置成本較4G高不少,現在連標金也被墊高,無疑是雪上加霜,對業者未來發展5G會有更大的影響,最直觀的影響就是不易獲利。
該分析師說明,現在檯面上所看到一般消費者的應用當中,尚未看到「非5G不可」的服務,不論是平常上網、通訊或是追劇,其實用4G就可以做到,加上5G上路之初,基地台的密度不足,因此許多地方仍可能只能繼續使用4G網路。
他進一步指出,5G上路之初可以預期是高資費、沒有吃到飽方案,對於民眾來說,吸引力確實不夠強,加上被墊高的標金也可能反映在相關的費用,恐怕會讓初期的資費比競標之前預期的更高,大幅降低民眾換用5G服務的意願。
資策會產研所資深產業分析師鍾曉君受訪時坦言,這次5G競標的標金跟國際相比確實偏高,而且這次的競標結果將會迫使電信業者在執行基地台布建、提升覆蓋率等計畫時,面臨資本調配的取捨,相關計畫如何排定優先順序,最終必須取決於手頭上還有多少錢可以繼續燒。
NCC為了這次的競標,參照了國外經驗設計了新的規則,盼能加快競標速度、避免標金過高,然而實際競標之後卻事與願違。
一名市場人士分析,NCC的競標制度立意良善,以國外的經驗而言,確實可以達到抑制標金上漲、加快競標速度的功能,然而在台灣卻沒有辦法發揮這個功能,主要的原因在於台灣的市場不夠大但卻容納了5家電信業者,而且這次黃金頻段3.5GHz僅釋出270MHz,在大家都想要搶稀有資源的情形之下,最終仍然回到比口袋深度。
鍾曉君表示,這次參與競標的5家電信業者,從4G就開始投資,一定會想要延續市場影響性,加上5G未來的龐大商機,也可望達成收支平衡,而且只要能拿到3.5GHz的頻譜就代表手上有籌碼,就能在往後的商業談判發揮影響力,因此不可能說退就退,也才使得標金一路上漲。
而根據NCC的設計,第一階段的數量競標結束之後,接下來將進入至少7天的冷靜期,讓電信業者們協調頻譜放置的位置。由於這次釋出的270MHz 3.5GHz頻譜中,有「魚頭、魚肚、魚尾」之分,中段是最好、最乾淨頻段,恐怕也會掀起電信5雄的鬥智角力戰,協調成功的機率仍待觀察。
鍾曉君觀察,若是業者間無法達成共識而必須進入第二階段的位置競標時,為了爭搶好位置,標金恐怕還會再上漲。
(封面圖/中央社)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