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中國譴責美方干涉內政,並揚言反制。紐約時報分析,北京真正擔心的是經濟,為了貿易談判,中方難以與華府撕破臉,反擊選擇有限。
華爾街日報指出,北京批評華府用詞嚴厲,本週第2度召見美國駐北京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但中國政府高層仍希望達成緩和美中貿易戰的協議,在經濟迅速走弱之際減輕壓力。川普也想達成美中貿易協議,以利自身連任。
川普27日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與「禁止商業出口涵蓋軍用品給香港警方法案」,對香港民主抗爭表達支持。前者授權美國政府制裁侵犯香港人權的中港官員,後者明令禁止向香港當局出售美製催淚瓦斯、橡膠子彈或其他群眾控制裝備。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28日召見布蘭斯塔德表達不滿,敦促美方「糾正錯誤、改弦更張,不得將該法案付諸實施」。北京打算以何種措施反制美方,至今仍不明朗。
中共外圍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推特發文指出,中國正考慮將美國起草「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人士列入禁止入境名單,不准他們入境大陸、香港及澳門。但他未說明這項措施的詳細作法,也未透露消息來源。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也未透露口風,僅說:「我們奉勸美方不要一意孤行,否則中方必將予以堅決反制,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必須由美方承擔。」
被問及川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是否會影響美中貿易談判,耿爽表示:「中方強烈敦促美方不得實施該法,以免影響中美關係和兩國在重要領域的合作。」
紐時報導形容,中方揚言反制的威脅聽起來嚴重,但也很空洞。事實上,中國強硬反擊美國的選擇有限,因為貿易戰對兩國損害愈來愈重,停戰才是當務之急。美中雖然都表達有意願達成階段性貿易協議,但實際談判進展不明,而美國不到3週後就要對更多中國貨品加徵關稅。
報導指出,中國政府將香港5個多月來動盪局勢,視為自身實力與權威面臨的考驗,但也有理由將經濟放在首位。
美中貿易戰促使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降至6%,創27年來新低。近幾週出爐的經濟指標顯示趨緩態勢即使未惡化,也沒有停止。中共執政基礎是承諾給人民更好生活,經濟走弱恐對統治構成直接挑戰。
至於華府,川普近幾個月鮮少談及香港情勢,美方也已暗示,不希望「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成為美中貿易談判絆腳石。
紐時指出,川普是私下簽署香港法案,身邊沒有國會議員、攝影師和電視台工作人員。白宮在川普簽署法案後的聲明中提到,「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部分條文恐干涉憲法賦予總統的外交政策職權,暗示川普可能不會所有條文都付諸實行。
美國參議院上週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北京便揚言川普如簽署成法,中方將予以反制。外界擔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示強,可能拿美中貿易協議當籌碼,打亂川普口中進入「最後陣痛」(final throes)的談判進度。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簽署法案後,北京沒有實際反制行動。中方官員反而將焦點轉移到川普是否會落實法案中任何措施,因為川普在聲明中強調握有「憲法賦予總統的外交政策職權」。
報導指出,北京一直嘗試切割地緣政治議題與美中貿易談判。中方官員表示,就政治而言,川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可能使習近平更難簽下美中首階段貿易協議,但白宮聲明暗示,川普若想和中方達成貿易協議,可選擇不執行法案若干條文。
此外,川普選在感恩節前夕簽署法案,在節慶氣氛中獲得較少關注,意味他嘗試淡化這項舉措在美國的政治效應。
(封面圖/取自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