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上週帶著2021年的央行預算書,到立法院財務委員會做業務與預算報告,匯率升值的議題當然成為焦點,立委詢問楊金龍,新台幣兌美元匯率28元會不會成為「新常態」?楊金龍回答,「短期」或許是對的,中長期則不敢做明確預測,隨後又補充,短期可以是半年,也可能是1年,「因為匯率很動態,會受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的變動)影響。」
★【理財達人秀】台股權值殺尾 年終體檢! 集團股發威 右下角操作★
楊金龍說得雲淡風輕,但他提出68頁的報告,外行人讀起來就是一堆數字與語意不清的文字,立委們也無意深究,其實央行面對劇烈的匯率與利率波動,承受了極大的壓力。預算書上,總收入從3,800多億元,一口氣跌到3,000億元,少掉800多億元的收入,大跌20%,為此需設法減少支出705億元,年度預算盈餘剩下1,400億元,扣除法定公積,得再從過往的累積盈餘裡拿出523億元,才能依照前例,繳交1,600億元的盈餘給國庫。
簡單來說,今年全球利率大跌、美元匯率貶值,台灣的中央銀行首當其衝,楊金龍帶著團隊吸收衝擊,說中央銀行是台灣經濟穩定的定海神針,應不為過。
10月6日,新台幣匯率收盤價28.96元,創下9年來的新高,這次升值勾起50歲以上資深投資人的回憶,80年代的新台幣大升值,逼走台灣的出口製造業,吹出房地產與股市大漲的泡沫,會不會再次重演?
答案當然是不會,台灣的經濟體質早已大轉型,出口產業還是經濟的重心,不過企業生產基地全球布局,台灣本地的成本占比大幅降低,而且,80年代都靠老闆娘在管帳,如今上市公司財務部門專業大幅提升,犯錯機會大降。匯率升值對於出口產業一定會有衝擊,不過能夠吸收、轉移的工具頗多,最後才會用到匯率避險,最終影響年度獲利的衝擊可以控制,肯定是不會出大事。
匯率升值受害最大的,是壽險業。台灣各大壽險公司過去幾年拚命賣海外保單,收到的新台幣保費拿去海外賺利差,到8月底海外投資餘額高達18兆5,000億元,扣掉保戶自負匯兌風險的外幣傳統保單部位,也還有13兆元,壽險業如果完全沒有避險,前8月海外投資匯兌損失將超過新台幣2,000億元。
壽險公司的股東與保戶是匯率升值最大的輸家,而且動輒都是以千億元的損失起跳,這是這一波匯率升值的新挑戰,得靠壽險公司、央行、金管會、甚至國發會集體想出解法。
不過,新台幣升值壓力雖大,主要還是美元匯率全球貶值所致,國際熱錢今年炒完這個題材,明年非常可能轉向,持續觀察國際熱錢的動向,新台幣升值的贏家不必太樂觀,輸家也無需過度悲觀。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財經新聞立場。
文章來源:【鏡評】新台幣匯率28的贏家與輸家
由《鏡週刊》授權提供
(封面示意圖/鏡週刊)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