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苗覆蓋率陸續提升中,各國入境限制也逐漸鬆綁,朝邊境開放的趨勢前進,不過台灣目前仍是「邊境紅燈國」,禁止非本國籍入境,公衛學者則認為,台灣應朝2個方向思考,來規劃重啟國門。
★【理財達人秀】台股中小股衝 套牢對策! 鴻海釀反彈 網通轉大人?★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20)日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中提到,國際疫情趨緩,許多國家在疫苗覆蓋率提升、經濟逐漸復甦的況下,選擇逐步降低非藥物管制措施(NPI),在慢慢走向開放、與病毒共存的狀態之下,把國門打開,善用疫苗及檢測搭配,也顯得更為重要。
陳秀熙團隊成員任小萱則說明,各國在6月至10月的入境限制,從寬鬆道嚴格,區分為綠、藍、黃、紅4種等級,其中綠色代表無論是否完整接種疫苗,登機前都要繳交陰性報告,入境也不用隔離,藍色為是開放非本國籍也可入境,但即便施打過2劑疫苗,仍須搭配隔離,進行5至14天不等的檢疫措施,黃色則是開放某些國家,但屬於高風險的仍禁止,最嚴格的紅色代表禁止非本國籍入境。根據6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全世界屬紅色燈號的仍有14%,到了10月僅剩7%,台灣就是其中之一。
陳秀熙指出,台灣下一步要思考的,是如何搭配疫苗及陰性檢測報告,朝向綠色等級與病毒共存、重啟國門,而打開邊境的關鍵之一,就是疫苗護照的政策。台灣要開始思考,如何讓國內疫苗施打的資訊,與他國的資料流通,讓施打2劑疫苗的民眾,能持綠色通行證快速通關。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桃園國際機場 臉書)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