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到醫院看診或手術經常會被推銷自費項目,包括各項檢查或是使用的醫材;主要原因是健保給付有限,只能藉此衝高營收。另外,您可能不知道,醫院的停車場和美食街其實是醫院更重要的收入來源,來看今天的調查報導。
手術室內生老病死,人生關卡,但經常在動刀前,醫師會安排許多「檢查」。有人質疑,某一些檢查其實沒有必要,那只是醫院創造營收的管道之一。
醫師公會秘書長:「有些項目基本款健保給付,但他把這些項目再加上一個無痛檢查,或是加上術中額外監測,那價值就不一樣,那就是自費項目,醫院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別以為醫院靠看病就能賺錢,多數醫院都靠業外收入,以基隆長庚醫院為例,2023年,整體收支結餘26.59億,當中醫務本業虧損2.94億,非醫務本業包含停車場、美食街、股利等等,卻進帳29.53億。
更重要的是,跟健保脫鉤的醫療自費項目,往往是財報沒說,卻是公開的秘密。
醫改會發言人林雅惠:「以前民眾因為健保,不會因病而貧,但現在民眾在就醫的費用支出上,我們要負擔的不會只有健保費,還包含現在完全未納管的掛號費。你現在在門診也好,住診也好,會被不斷的推銷自費項目,甚至包含部分負擔,所以民眾就醫部分是層層疊加。」
醫病關係不對等,常誘發非必要的醫療需求,民眾無形中砸了更多錢,自費項目雖能補足健保虧損,但金額不一。
打開各大醫院網站,每一科都有各種名目的價表,長達幾十頁。健檢最常使用的單拉或薄膜,無痛大腸鏡,台大要3000,榮總是3300,新北土城醫院是4000。白內障需要植入的水晶體除了健保給付款,還有許多「特殊功能款」,價差可以到好幾萬。
醫師公會秘書長:「如果你想要用好的東西,請你付出比較高的價格自費,這樣是不是好事我不知道,但環境長這樣,我覺得這也是自然會發生的情況,健保只是延緩這樣的情況,就像健保之前,有錢判生,沒錢判死。」
都會區民眾就醫便利,醫病比的城鄉差距,卻有極大的落差。台北市每一位醫師服務病人數,是1比212人,新北是603人,苗栗、南投、雲林都超過700人,而偏鄉金門,一位醫師要服務超過1千名病人。明明都繳一樣的健保費,醫療資源的不對等,卻相當嚴重。
台東醫師徐超斌,2012年起催生南迴醫院計畫,因為南迴公路沿途118公里,4座鄉鎮沒有醫院,不知多少病傷患,命喪遙遠的送醫途中。
病患少無利可圖,財力雄厚的大醫院興致缺缺,不禁要問,當人口稠密區醫療資源多到用不完,偏鄉醫療問題何時能有解方。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