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宣布擴大對美投資,引發國人憂心「是否變成美積電」,包括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以經濟學術語「荷蘭病」(Dutch disease)警告,提醒不能幻想台積電再守護台灣20年,對此成大教授李忠憲也給出觀點,他認為台積電的情況不同,台灣也沒有所謂的「荷蘭病」。
李忠憲在臉書表示,面對有人亂賣弄名詞,一般人也搞不清楚狀況,解釋國家的「荷蘭病」就好比一個人的「樂透詛咒」,假設有個名字叫阿賢的勤勞上班族,突然中十億元樂透,天降橫財可能導致他從勤奮變成驕奢,類似情況放諸國家也相同,即是指國家突然獲得大量財富,結果反而讓經濟失衡。
★【理財達人秀】台股彈584點 警報解? 反彈去留攻略!急殺撿超跌股?★
李忠憲舉例說明,假設阿賢中十億元樂透,剛開始可能覺得人生圓滿,不僅朋友變多了,連各種失散多年的親戚也紛紛出現,大多是來借錢、投資、合夥開店,由於手上資金變多,也可能拿去買超跑、豪宅以及名牌等,價值觀變得花錢如流水,並且變得不想工作,直到幾年後才發現錢燒光了,原本的謀生技能也荒廢了,就連朋友也跑光了,「荷蘭病」講的就是這種情況。
根據他的說法,「荷蘭病」一詞源自於1959年,當時荷蘭在北海發現大量天然氣,並為該國創造巨額外匯收入,讓荷蘭盾(當時的貨幣)一路飆升,看起來像好事但事實不然,最終導致本國貨幣價格拉升,隨著國民爭相投入天然氣相關產業,更是導致其他產業凋零,但隨著天然氣價格出現下跌,荷蘭才發現其他產業已經式微,經濟也出現大問題,因此經濟話語將類似情況稱為「荷蘭病」。
那麼台灣有「荷蘭病」嗎?李忠憲強調並沒有,也不會因為倚賴台積電就像當年的荷蘭一樣,主要有以下三個理由:
1.新台幣沒有暴漲到害死其他產業
台灣政府長期透過貨幣政策維持匯率穩定,沒有出現極端升值的情況。
2.半導體帶動整個供應鏈,而不是獨吞資源
台積電的成功不只是它自己好,還帶動電子、精密製造等相關產業一起成長。
3.台灣的產業靠技術,不是靠挖礦
荷蘭病主要發生在依賴天然資源的國家,而台灣是靠技術與研發驅動,與純靠「天上掉下來的財富」完全不同。
(封面示意圖/東森新聞)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