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a cafe加盟主平均要受訓3個月,才能順利通過考核,習得專業技術。董事長何炳霖(右)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坦言,因加盟嚴格,無法快速展店雖是包袱,但造就的高品質咖啡卻也成為優勢。(圖/中央社提供)
台灣連鎖咖啡品牌競爭激烈,近10年異軍突起的cama有「最難加盟咖啡店」之稱,董事長何炳霖說,「我得替加盟主負責,而不是只想賺錢」。還有博士生3度敲門,最終打動董事長。
在cama café(咖碼)公司總部,何炳霖應記者要求,為加盟主示範沖出遵循「金杯理論」的咖啡,接著他雙手呈特定角度,穩穩讓綿密奶泡在杯上順流舞動,愛心拉花拿鐵,完美上桌。
「我已經生疏了啦,要看我們負責教育訓練的同仁」,何炳霖如此對中央社記者說。儘管自謙不完美,熟練的身手還是證明他寶刀未老,就算咖啡喝到最後一口,拉花仍完美不變形。
戴著具設計感的黑框眼鏡,說話溫文儒雅有條理,何炳霖原先在廣告產業打滾20年,曾任職日商聯旭(ADK)、花仙子、李奧貝納等公司高層,擔綱行銷廣告重責大任,帶領團隊挑燈夜戰。
為尋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他在2006年創立camacafé,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咖啡豆現烘的百店連鎖咖啡品牌,精簡空間省下租金,成就顧客眼中的「平價上等咖啡」,即使外帶,每一杯咖啡都有漂亮精緻的拉花。
▲cama在全台已有116家分店,一年創造近新台幣7億元營收,更曾獲得東方線上網路市調連鎖體系品質滿意度第1名,在台灣咖啡市場屹立13年。(圖/取自cama現烘咖啡專門店臉書)
cama在全台已有116家分店,一年創造近新台幣7億元營收,更曾獲得東方線上網路市調連鎖體系品質滿意度第1名,在台灣咖啡市場屹立13年。
為何cama能在競爭的咖啡市場獲得成功,何炳霖列出4大關鍵,第一,「品牌定位」,過去從事廣告業的背景和其他創業失敗的經驗,讓他清楚劃分品牌定位。cama店格精巧,省下的空間讓消費者享有平價好咖啡,有8成以上都是熟客,更創造出比「星巴克」更高的坪效。
第二,「品質」,cama主打bean to cup(從豆子到杯子)完整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加盟主平均要受訓3個月,才能順利通過考核,習得專業技術。何炳霖坦言,也因加盟嚴格、控管相對困難,無法快速展店雖是包袱,造就的高品質咖啡卻也成為優勢。
第三、「創意」,不做me too品牌,持續為cama注入創新DNA;第四,「踏實不躁進」,cama到第4年自認站穩腳步後,才肯開放加盟,花了10年以上的時間,cama才完成破百店的里程碑。
「喜歡把每一步踩穩,再走下一步」,相較於許多連鎖品牌走快速擴張路線,何炳霖慎選加盟主、據點,讓cama在市場被稱為「最難加盟的咖啡店」,為何堅持這樣的策略,他說,「我得替加盟主負責,而不是蒙著良心,只想賺錢」。
何炳霖的創業夥伴就是老婆小乖,她說,自己常常對有意加盟cama當老板的人說,「喝咖啡很優閒,但做咖啡其實很操」,也無法賺大錢,就是希望創業者要想清楚。
cama有多難加盟?何炳霖指出,加盟cama必須先通過6個關卡,包括杯測、烘豆、手沖、拉花等4項認證,以及門市體驗實習、加盟主財務考核等,平均3個月才能過關,何炳霖分享,「有人通過拉花測驗,還感動到哭了」,可見要通過考核真的不簡單,他也因此和許多加盟主結下緣分、建立珍貴情誼。
何炳霖說,曾把一位博士生加盟的要求「3度退件」,原因是認為他應該要「好好做學問」,但這位博士卻說,「人生很多追求,讀博士是他學理上的追求,但生活上,他想追求穩定,加盟咖啡店能讓他時間自由、享受天倫」,何炳霖聽後,也對往後加盟主的篩選條件改觀。
cama加盟主的平均年齡40歲,背景有博士生、竹科工程師、退役軍人,更有許多忠實顧客,不少人在經營咖啡店後,成家立業、落地生根、孕育下一代,讓何炳霖更堅信cama能讓人「享受美好生活」。
▲台灣連鎖咖啡品牌競爭激烈,近10年異軍突起的cama cafe有「最難加盟咖啡店」之稱,加盟主平均要花3個月受訓才能通過6項關卡,董事長何炳霖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我得替加盟主負責,而不是蒙著良心,只想賺錢」。(圖/中央社提供)
「創業對我來說,是一件好玩、享受生活的事」,何炳霖說,既然客群瞄準上班族,也希望晚間8時就打烊,「完全配合政府一例一休政策」,公司也不會讓加班成為常態文化,員工6、7時都「閃光光」。
他也打趣地說,因為cama加盟主,他更有了首次在婚禮上台致詞的機會,平常也會特地買些金飾,送給喜獲新生兒的加盟主,讓人感受到cama如同一個大家庭的溫暖氛圍。(中央社)
不少台灣人喜愛喝咖啡,咖啡廳更是隨處可見,而來自美國西雅圖的星巴克咖啡,也因此成為許多小資族和學生們的最愛。此外,近日美媒也揭露,星巴克能成為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店,除了成功塑造其品味的象徵,其實背後也有獨特的5項「小心機」行銷手法,不僅擅用空間擺飾讓顧客願意多掏錢,也會不斷回店消費。
根據美媒《Business Insider》報導,星巴克相當擅用以下5個行銷手法來擄獲消費者的心。首先,第一個「小心機」是經常推出季節限定口味的星冰樂,讓消費者對這款舊商品保持新鮮感,也讓原本一成不變的飲品,充滿了新奇感。
▲星巴克經常推出季節限定口味的星冰樂,讓消費者對這款舊商品保持新鮮感。(圖/取自星巴克咖啡同好會臉書)
第二個「小心機」則是,星巴克在商店設計上,除了注重美觀和舒適以外,在吸引消費者目光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像是食物展示櫃永遠放在店內燈光最佳的地點,收銀台上總是放著各種感覺不太貴的小餅乾、糖果、點心和商品,讓消費者在結帳時可以順手加購,當然也就順便幫星巴克增加營收。
此外,第三個「小心機」,星巴克也會時常變動店內的擺飾,來吸引顧客目光,注意到之前沒看到的東西,更不用說那些季節活動限定的商品和地區限定的馬克杯,都是星巴克鐵粉必搶,也可讓他們拍照上傳到社群媒體炫耀,增加曝光度。
▲星巴克會不定期推出「買一送一」的活動,來吸引消費者排隊購買。(圖/取自星巴克咖啡同好會臉書)
第四個「小心機」,不定期推出「買一送一」的活動,不僅吸引消費者排隊購買,星巴克更推出顧客忠誠計劃(Loyalty program),把會員集點活動變成遊戲模式,創造小確幸,促使消費者積極想晉升到下一個階段,或累積星星換取免費飲料。
最後,則是星巴克的飲料杯尺寸,眾所皆知都是從中杯(Tall)起跳,到大杯(Grande)和特大杯(Venti),但事實上,星巴克還有販售小杯(Short)尺寸,約240ml的容量,不過因為未標示在店內,消費者要自行提問才買得到。而台灣星巴克目前則僅有美式、拿鐵、每日精選咖啡、兒童熱可可和咖啡密斯朵有提供小杯裝服務。
另外,《Business Insider》還透露,若想去星巴克消費省一點錢,也有一個小撇步。如果想喝冰咖啡,與其點一杯大杯的,還不如換成點中杯少冰,這樣不僅能省點錢,咖啡分量也幾乎和大杯一樣,唯一減少的就只有冰塊而已。
陸咖啡市場商機龐大,吸引不少咖啡品牌爭相投入,不過也陸續傳出部分品牌經營不善,紛紛退出市場。不過大陸本土咖啡新創公司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開張不到一年,門市家數已衝到2000家,其中一家還進駐北京故宮,讓星巴克被迫在2007年撤離故宮。更曾在今年1月試營運時,一出手就開出3倍薪水,挖走星巴克北京市場七分之一員工,可說是星巴克頭號勁敵。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一出手就開出3倍薪水,挖走星巴克北京市場七分之一員工。(圖/翻攝自億歐網)
根據《騰訊科技》報導,瑞幸咖啡12日完成B輪融資,投資後估值上看22億美元(約660億元台幣)。不過今年前三季,瑞幸咖啡總銷售收入3.75億人民幣,虧損4.33億元,淨虧損8.57億元,虧損數據令外界驚訝,加上瑞幸咖啡採用大規模補貼獲客的模式,也遭質疑。過去幾年,在互聯網創業中,出現了一大批通過補貼培育消費習慣的公司,但後來都被證明難以支撐,原因是找不到盈利模式。
不過瑞幸咖啡似乎對虧損數據頗為淡定,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全年的虧損會遠大於這個數字。通過補貼迅速占領市場是我們既定戰略,虧損符合我們預期。」
瑞幸咖啡的總部在廈門,今年1月開始試營運,11月底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陸21大城市完成1700家門市布局,光是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就實現了500公尺內100%覆蓋的目標,也就是說,顧客每步行5分鐘就有一家瑞幸咖啡可以喝。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今年1月開始試營運,11月底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陸21大城市完成1700家門市布局。(圖/翻攝自億歐網)
瑞幸咖啡的融資速度驚人,今年7月11日已經完成A輪2億美元(約60億元台幣)的融資,投資後估值達300億元台幣,成為大陸成長最快的獨角獸,而業內人士更指出,瑞幸在完成A輪融資後,短短5個就再獲得2億美元的融資,且估值更翻倍,足見市場對於瑞幸的商業模式、創業團隊及未來前景的高度認同,尤其在近期資本大幅緊縮的情形下,還能獲得資金青睞,相當厲害。
瑞幸在試營運4個月後,接單逾300萬筆、銷售500杯,累積的會員數更超過130萬,展店達525家,讓星巴克都緊張起來了。甚至激勵星巴克展開反擊,宣布推出外賣服務。瑞幸創辦人錢治亞是神州租車的創始成員,在神州打拼10多年,從人事經理一路到營運長,而會創立瑞幸是因為長期加班,喝咖啡提神,有感於消費需求龐大,但「相喝咖啡時選擇卻那麼少,這不合理。」
不過隨著超快展店,瑞幸緊接著面臨營運及獲利壓力,億歐網認為,未來瑞幸的核心價值在哪裡將是關鍵。據億歐網觀察,瑞幸咖啡在11月28日對陸門市的咖啡豆進行升级,價格上,瑞幸咖啡已在北京和上海提高了配送起送金額,由35元提升至55元。可以看到,瑞幸咖啡在調整到更貼合消费者喜歡的甜度口感;在定價上,也在做一些調整。
知名冰店「哈根達斯」,年前9月收掉台北天母門市後,再傳台中中港店因建商砸25億買下該地,年底租約到期後便要拆樓蓋房,未來街邊店僅剩下台北敦南店。而哈根達斯天母店關門後,便由連鎖咖啡龍頭星巴克接手,並打造成「全台最美露天咖啡」,目前已成為打卡名點。
▲哈根達斯台北敦南店。(圖/ google map)
哈根達斯天母店已經營近20年,獨立的洋房外觀,搭配歐式庭院設計,是許多情侶的約會勝地,不過前年9月突然收攤,業者表示是「租約到期」,不過據《蘋果日報》報導,坊間表示除了租金高,加上許多吃到飽餐廳都有提供「哈根達斯吃到飽」口號,拉低品牌價值,減低消費者上門意願。
不過哈根達斯撤離後,星巴克馬上接手原址,並打造「全台最美露天咖啡」,該門市總面積197坪,室外面積就佔了110坪。據《蘋果日報》報導,當地房仲透露,哈根達斯租約較長,每月租金約落在20~25萬元之間,目前推估星巴克是以每月30萬左右價格租下該店鋪,「價格不算太貴」。
▲星巴克接手後打造「全台最美露天咖啡」。(圖/星巴克咖啡同好會(Starbucks Coffee))
哈根達斯進入台灣市場已超過25年,目前仍有37家直營門市,且打入百貨及連鎖超市等通路,不過對於街邊店收攤,是否與經營策略調整有關,公關僅回應,「就是租約到期,其他不方便透露。」公關也提到目前營運策略是與餐廳、通路商合作,業績持續成長,強調當時天母店業績不錯。
至於星巴克之所以打敗哈根達斯,據報導中興大學行銷系副教授蕭仁傑分析:「與台灣人的消費習慣有關。」蕭仁傑說「消費者可天天一杯咖啡,但不見得天天吃冰。」冰品的淡旺季相當分明,加上哈根達斯以通路鋪貨為主取得容易,不見得要到店享用,不過依照營運狀況,即便哈根達斯收掉街邊店,對營運不會有太大影響。
▲專家認為,哈根達斯即便收掉邊間店,也不會影響營收。(圖/取自pixabay)
據《蘋果日報》報導,一名手握21家連鎖飲料的業者表示,毛利率會依照經營模式不同改變,如有店面的客座,毛利約70~80%,外帶則會落在65~70%,一家店的營運成本店租20%、人事30%、原物料30%、5%的水電、雜支,剩下15%則為淨利,不過他也強調,店租會依照商圈的知名度、人潮熱鬧有不同調整。
不過他也坦言,若是以星巴克的集團經營模式,獲利至少需30%才可撐起景點店租,不過由於星巴克售價偏高,毛利自然也高,即便舉辦買一送一的活動等活動,也不會損失太多,且能讓顧客黏著度提升,因此他判斷這也是星巴克成為龍頭的原因之一。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