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總裁、台大經濟系教授陳南光近日撰文指出,央行應在房價大幅上漲預期形成之前,超前部署總體審慎政策,以穩定房市與金融體系,防範金融循環的中期風險,否則未來房價持續上漲的預期一旦確立,恐怕任何政策工具都難以撼動,過去香港以及最近南韓的都是殷鑑。
★【理財達人秀】台股權值殺尾 年終體檢! 集團股發威 右下角操作★
陳南光在新一期的《台灣銀行家雜誌》發表對房市的看法,他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後,主要國家央行量化寬鬆政策的外溢效應,會使得小型開放經濟體信用擴張與資產價格暴漲,只好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因應,不過如此一來,又進一步助長資產價格上升,恐怕對實質經濟與金融體系帶來不良後果,因此像台灣等小型開放經濟體,更需採用總體審慎政策與工具,來維持金融穩定。
雖然房地產業的繁榮,能帶動其他產業的興盛,但房價上漲,也會排擠非房地產相關產業可用的資源,以至降低整體經濟的投資、生產力和成長,「持續上漲的房價可能傷害實質經濟」,無法忽略可能帶來的負面作用。
因此陳南光認為,央行應該在房價大幅上漲預期形成之前,提前部署總體審慎政策,以穩定房市與金融體系,防範金融循環的中期風險,要嚴肅正視房價持續上漲對於台灣資源配置的扭曲,以及對經濟與生產力的長期損害。
他也指出,房價上漲不僅幾乎沒有「財富效果」(wealth effect),從研究數據來看,房地產相關產業也從來不是台灣的經濟火車頭,即使2003至2014年期間超過10年的房市多頭,營建工程業與不動產業對於台灣GDP的貢獻,卻沒有明顯提升。
他認為,在目前低利率、高房價、大量餘屋被閒置,企業投資房地產與建商餘屋貸款又快速增加的狀況下,房價續升不僅無助於經濟復甦,恐怕還會導致更嚴重的資源誤置,因此應嚴肅正視房價持續上漲對於台灣資源配置的扭曲,以及對經濟與生產力造成的長期損害,認為貸款成數(Loan-to-value)與負債對所得比(Debt-to-income)上限政策,是央行可自行運用的工具,且力道輕重也可機動調整。
(封面示意圖/pixabay)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