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在購買預售屋或新成屋時,都會特別關注公設坪數部分,若公設超過一定比例,就會降低買房意願。因此近日有網友抱怨,買房被加一堆公設坪數,「但除了健身房以外,其他公設使用率是不是低得可憐?」。
★【理財達人秀】台股中小股衝 套牢對策! 鴻海釀反彈 網通轉大人?★
該網友在PTT發文表示,自己以前在外租屋時,注意到大樓有一堆公設,包含:頂樓圖書館、花園、永遠不開放的SPA室等,「除了健身房以外,其他幾乎沒人使用,想想發現去的次數5隻手指數得完,這些公設真的會去的人是不是很少啊?」
此篇貼文發佈後,引發不少網友共鳴,紛紛留言指出花錢在公設坪數,設施卻根本無人使用,「很多社區游泳池都是乾的」、「有泳池的社區最後都決議只開暑假兩個月」、「入住三年,KTV去過2次、健身房1次、籃球場跟游泳池都0次」、「最實用的公設就電梯啊...」
對此,有專家出面說明,該網友提到的公設,占比通常都相當小,尤其花園、籃球場等最容易被誤會,事實上這兩地都屬於「法定空地」的範圍,不會列入公共建設負擔。
專家說明,其時很多公設大家平時在用也沒有注意到,公設通常分為「大公、小公」,所謂大公是全體住戶共同承擔,包含:垃圾間、水塔、電箱、水表、電表、車道等,而小公是部分住戶分擔,有電梯、梯廳、走廊、消防水箱、逃生梯等。
專家指出,通常影響公設比高低的關鍵,是地下停車場的空間,「車位 +車道」普遍登記約 10 坪,但如果建商只登4.5坪的下限面積,很有可能是把車道坪數灌給樓上住戶,當成權狀中「公共設施」了。
最後專家提醒,隨著現在居住習慣轉變,想要有「超低公設比」相當困難,因此建議,與其一味追求低公設,不如找到能真正合適需求的「好公設」,才能有日常生活品質及緊急情況下的保障。
▼網友認為公設很多都無人使用。(圖/翻攝自PTT)
(封面示意圖/unsplash)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