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購屋族深陷銀行限貸風暴中,在央行重拳強化信用管制後,許多正在貸款的民眾紛紛卡關。不過卻有民眾連持有「塔位」被銀行視為「囤房」,讓他抱怨若沒錢補差額,「就去住龍巖塔位了」,網友也直呼這波限貸之亂實在「太鬧了」!
央行出重手管制不動產貸款,各家銀行放貸愈趨嚴格,民眾在PTT的home-sale 聊到這波預售屋貸款的災情,分享他朋友案例,兩夫妻報稅300多萬元,買預售屋總價5千萬元,持有數個龍巖塔位,以及1個獨立產權機械車位,原本有貸款已清償。
★【理財達人秀】外資抬轎股 超狂存股爆賺! 房市反轉降價 買房好年到?★
結果被銀行認定預售屋貸款是第三房,本來只願意提供5成、20年無寬期、利率3.3%,喬到最後核貸6成20年、無寬限、利率3%,「他就說如果因為這樣5成,沒錢補差額被沒收15%,他就去住龍巖塔位了」。原PO對此表示2019~2021年搶到低價預售的,剛好這時交屋,建商當時賣低很不開心,「變成準備收割韭菜」。
許多網友對於塔位也被認定為房產相當訝異,「笑死,買陰宅現在也被認定是一戶嗎」、「長知識耶,塔位也算不動產條件」、「從嚴認定,嚴格打炒陰宅的」、「塔位直接入住不用等」、「塔位也太鬧了吧」、「囤塔位,三小啦…」、「你朋友是塔位生前契約靈骨塔之神」、「獨立車位跟塔位都算,濫殺無辜了」,甚至直言「會玩塔位的…很難說無辜耶」、「玩塔位就活該啊」。
▼近期銀行對於購屋貸款趨於嚴格。(圖/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
原PO補充,因為財產清冊都有列出產權持分,銀行就當成囤房,因為現在從嚴辦理,「怕以後有事,所以不借最快」,銀行還建議該友人把塔位和車位過戶、找其他家人朋友掛名,但因為塔位有長輩住裡面,當初還有多買,所以不方便贈與過戶借掛。
網友普遍認為這是銀行故意找藉口,「根本不在限貸範圍,銀行本來就很勢利眼,是房版被洗腦以為銀行是傻逼慈善家」、「陰宅及車位面積應該是被除外的,銀行硬算戶數」、「銀行單純找理由搞而已」、「銀行會在那邊又5成又6成的,99%就是本來就不想貸了,後來給你拗的,內規或明規沒有在退讓的」。
不少人則認為問題出在收支比,「這槓桿超大」、「夫妻稅前年收合計300(萬),拚5000(萬)預售,高風險無誤啊」、「年收三百(萬)買五千(萬)就是收入問題,被刁正常,還雙人年收,這越級打怪了」、「這種收支比還買塔位,爆了也不用在那哭。正常人根本不會這樣玩好嗎」。
「這絕對是銀行的認定問題,塔位不可能算一屋」,台北市地政士公會榮譽理事長張義權說明,車位、塔位儘管列在財產清冊、謄本裡面,但「登記部」一定會有登記用途,「沒有房子就不會被認為是住宅,不受控管」,明言央行根本不會管到塔位來,建議民眾可以向總行或金管會詢問,要求講清楚定義。
不過張義權也直言,現在各銀行放款趨於保守,要不要給予寬限期、要提供多少成數,本來就各銀行自行決定,以金融機構角度而言,取決放款的首要重點是「償債能力」,消費者反而應該調整對房貸的認知,收支比須以無寬限期、連本帶利的費用來計算。
「這幾年大家過度樂觀看待房價上漲,把銀行的寬限期視為理所當然,賭上買房就是要漲價獲利,考慮的是賣掉能賺多少,而不是考慮自住」,張義權語重心長地提醒,這幾年房價大漲,讓購屋人和銀行都亂了套,忘了以償債能力做為核心標準,如今把寬限期收回「已經變成金融機構普遍在做的事了」。
(封面示意圖/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