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無痛存錢法年存20萬元,可參考文中3種方式。(示意圖/取自pixabay)
近幾年來網路上興起一波「無痛存錢法」的熱潮,而主要核心概念在於,不會讓小資族覺得為了存錢,就是要一次拿出很大的金額,讓存錢跟痛苦畫上等號。此外,透過以下3種存錢方法,除了可靠著小額的累積積沙成塔,無形中也能存到一趟去香港、日本旅遊的機票錢,並且一年存的錢有望能超過20萬元。
第一項存錢方法為「了解自己的用錢模式」,首先留不住錢的人,必須先明白自己日常的金錢運用,而這個部分,則可從生活的具體開銷金額中找到方向,因此,「記帳本」就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對某些人來說,要持續記帳或許有些困難,但請努力持續一個月看看,並且不用把記帳這件事想得太難,只要保存好發票,將金額填入也是個省時便利的好方式。
▲想了解自己的用錢模式,「記帳本」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示意圖/取自pixabay)
第二項存錢方法則是「訂立目標和計劃」,請小資族事先設定一個具體目標,並且要決定執行時間和目標金額。至於設定時間時,切勿把設定達成目標的時間設定太長,建議以3個月為基準。另一方面,存錢的金額也不要一下子就設立高門檻,一開始的3個月可以先設3千元,接著的3個月再設為6千元,而接下去的3個月再提高為9千元,一步一步拉高目標。
最後一項方法則是「區分消費、浪費、投資思考模式」,大家可先試著以這3種分類方式,統計出一個月的「消費」、「浪費」、「投資」項目。並且,一開始你可能會驚訝於,花在「浪費」的項目居然這麼多,因此,後續就需用點心將「浪費」漸漸轉成「投資」!
▲小資族可統計出一個月的「消費」、「浪費」、「投資」項目,再慢慢將「浪費」漸漸轉成「投資」。(示意圖/取自pixabay)
而等到養成這3大存錢法的習慣後,你可能會好奇這樣究竟能存下多少錢?舉例來說,以年收入60萬元、加年終獎金2個月的上班族為例,每月儲蓄金額定為月薪的2成,大約月存1萬元,而獎金則至少要存下8成,並按照這個基準,其實每年是可以存下20萬元。
現在有許多人平常辛苦上班,也沒有花大錢購物,但卻時常感到存不了錢,甚至每到月底都會變成月光族。其實沒花大錢並不代表沒有浪費,因為有可能是買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日積月累造成的多餘支出,根據三立新聞盤點的7項日常花費,可能在無形之中就讓你把錢花光!
▲(示意圖/翻攝pixabay)
一、新款化妝品
近幾年美妝部落客越來越多,不少品牌也都會找網紅幫忙業配商品,而許多女生看到這些分享貼文後,一個不小心就手滑買了許多新款化妝品,事後才發現自己買了許多色號差不多的商品,或是不符合自己風格的顏色,簡直就是浪費錢。
▲(示意圖/翻攝pixabay)
二、快時尚服飾
快時尚服飾品牌每季都會推出大量的最新款式,雖然其價格親民,不過相對來說,有許多商品材質都不太好,且流行款式容易過氣,這會使人重複花錢購買,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三、家居裝飾
雖然將住所布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感覺很棒,不過可要注意別買太多同屬性的裝潢小物,否則佔空間又捨不得丟,就會變成多餘的開銷。
四、飲料
現代人講求健康從飲食下手,不過有不少人平時控制三餐營養均衡,卻戒不掉每天喝手搖飲的習慣,要是能減少喝飲料的次數,改成用白開水補充水分,不但可以讓身體更健康,還能省下不少錢。
▲(示意圖/翻攝pixabay)
五、清潔用品
如果每次舊有的洗髮乳或洗面乳還沒用完,就忍不住想嘗試新款產品,這樣會讓浴室裡堆積多款沒用完的清潔用品,其實調整習慣,好好用完一款產品再購買新的,既能省錢也能做環保。
六、調酒
餐廳或酒吧的調酒通常一杯至少2百多起跳,高級一點甚至400元以上都有,偶爾小酌還可以,不過如果時常在外面喝酒,喝醉了還繼續追酒,開銷可是非常驚人的。
▲(示意圖/翻攝pixabay)
七、計程車、Uber
許多人平常出門時間沒抓好,或是睡過頭來不及搭大眾運輸工具,甚至是因為「發懶」不想走路,就會選擇搭乘計程車、Uber,然而要是每天來回搭,整天的薪資就花掉一大半了,所以若非不得已,還是搭乘公車、捷運,省下的交通費還能存到不少錢。
根據勞動部今年6月底統計,台北市投保勞保人口約237.25萬人;但根據台北市統計,戶籍在台北市的勞動力人口僅約132.9萬人,顯示有近105萬人是從外地漂到台北市工作。
▲據台北市統計,有將近105萬人是從外地漂到台北市工作。(示意圖/取自pixabay)
同屬「北漂族」的磊山保經帝國分行業務經理吳欣蓮分析,北漂族可分為兩大族群,一是落地生根族,另一是希望衣錦還鄉族,兩者財務規劃目標「同中有異」,落地生根族的人生目標會多出一個在台北購屋的需求,但相同的是,無論要不要買房、買車、結婚、生小孩,都無法避開退休這件事。
她指出,一般人設定理財目標時通常隨著時間推移設定,例如工作一段時間後想買車、買車後考慮買房或結婚,結婚生子後需要子女教育費用,往往50歲時才想到60歲退休的事,然而那時手邊沒太多錢,時間又離退休年紀不遠,那就會很辛苦。
「圓夢基金該同步準備,也就是理財並進法」,吳欣蓮說,不要存到買車基金後,再存買屋或退休基金。舉例來說,過去有不少調查指出,台灣人覺得退休必須準備新台幣1200萬元才夠,若50歲開始準備至60歲,一個月必須拿出10萬元,難度太高,若提早至25歲開始,則每月可降至2.8萬元左右。
▲吳欣蓮表示,對年輕上班族而言,一個月拿出2.8萬元當退休金很難。(示意圖/取自pixabay)
但她也不諱言,對年輕上班族而言,一個月拿出2.8萬元當退休金很難,但透過儲蓄險、利變壽險等保險商品可降低負擔。若能找到宣告利率2.7%的利變壽險,每月準備金額可降至1.3萬元。
吳欣蓮強調,聰明的理財並進法,應將健康、壽險保障、退休規劃列入優先項目。換言之,每個月可支配資金第一順位是買健康保障,再來是壽險、退休準備,再談買車、買房等夢想。
其中,健康保障必備實支實付醫療險、重大疾病險;而規劃壽險保障額度時,必須納入房貸餘額、家人10年生活費用、子女教育基金等項目才夠完備。
吳欣蓮提醒,未來想衣錦還鄉的北漂族,應該提高退休準備的資金比重,例如兩個相同收入的人,若想在台北買屋的A提撥1.3萬元,沒買屋計畫的B則應該提高,例如達1.7萬元,因返鄉購屋預算通常會低於台北市,可趁在台北打拚時多存些退休老本。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