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陸美華人學者近日在醫學期刊「刺胳針」發表公開信,支持將導致武漢肺炎的新型病毒命名為SARS-CoV-2。此前,包括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等中國大陸學者呼籲將病毒命名為HCoV-19。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小組2月11日建議將引發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的病毒病名為SARS-CoV-2。
2月18日,高福等7名中國大陸學者在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發文,建議將SARS-CoV-2病毒名稱修改為HCoV-19(人類冠狀病毒2019),理由是病毒名中有SARS會讓民眾感到困惑,且病毒名與疾病名COVID-2019不一致,可能對經濟、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不過,這封來自12名陸美華人學者的公開信表示,「我們認為冠狀病毒研究小組採用SARS-CoV-2的命名更為恰當」,SARS-CoV-2體現了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的主旨,「有利於疫情防控和科學交流合作,那麼它就是一個合格的名字」。
作者指出,SARS-CoV-2這個命名並不是基於臨床症狀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類似,而是凸出它與SARS病毒在演化關係上的考慮。
▼陸美華人學者支持將武漢肺炎病毒病名改成「SARS-CoV-2」。(圖/NIAID Flickr)
據表示,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的命名原則主要基於病毒之間的種系關係和分類學。新冠病毒基因組測序結果出來後,專家根據國際病毒分類規則,認定它不是新的病毒種類,而是與SARS冠狀病毒遺傳關係很近。
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官網,當新病毒引發疾病時,有3個與病毒和疾病相關的名稱需要命名,包括疾病名稱、病毒分類名和病毒常用名;其中疾病命名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決定,病毒分類命名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決定,病毒的常用名則由病毒專家們決定。
公開信說,「從長遠來看,我們相信SARS-CoV-2名稱的使用,不會影響疫情國家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鑑於目前該新發病毒的種種不確定性,我們建議保留SARS-CoV-2的命名」。
這12名學者包括:吳云濤(喬治梅森大學)、霍文哲(天普大學)、黃耀偉(浙江大學)、金冬雁(香港大學)、李十月(武漢大學)、劉善慮(俄亥俄州立大學)、劉學鋒(喬治城大學)、邱建明(堪薩斯大學)、桑永明(田納西州立大學)、王秋紅(俄亥俄州立大學)、袁國勇(香港大學)以及鄭志明(美國NIH國家腫瘤研究所)。
(封面圖/NIAID Flickr)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