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本月公布一份報告,把台灣、日本和韓國的科技產業供應商都打入和中國一樣,對美國國安構成「威脅風險」陣營,凸顯華府亟思強化供應鏈,恐對亞洲供應商的業務造成衝擊。
★【理財達人秀】台股權值殺尾 年終體檢! 集團股發威 右下角操作★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美國6月8日公布一份厚達250頁報告,完整描繪了美國在半導體、電池技術、製藥和礦物4大領域供應鏈的脆弱性。報告的矛頭雖大多指向和美國競爭成為下一代科技霸主的中國,但報告結論也顯露華府對於依賴台灣等供應商的不安。
分析師和產業領袖表示,這份報告對亞洲供應商是一項警訊,提醒他們應該重新規劃長期戰略。
一位台灣晶片產業主管提到這份報告時表示:「拜登政府在報告中指出很多新投資機會,因為美國加強致力打造自主能力。但也顯示出對於台灣等亞洲盟友的諸多疑慮,將它們標誌為美國的主要脆弱點,這點我們在川普時代沒見到,這意味著亞洲晶片公司可能必須再次重新思考未來的商業戰略。」
半導體產業總營收全球第二高,僅次於美國的台灣,在白宮報告中被提到80多次,日本也一樣,而中國或中國人則出現超過500次。
華府特別憂心的是北京和台北之間的關係。中國將台灣視為分離省分,不排除武力犯台。報告中表示,世界上很多半導體設施是由中國和台灣企業所擁有的事實,讓全球晶片供應鏈面臨來自地緣政治行動的「巨大風險」。
「即使是小衝突或禁運,都可能對美國造成立即性重大中斷,以及對美國供應鏈韌性的長期影響。」
舊金山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合夥人漢伯理(Peter Hanbury)表示,半導體產業過於集中東亞構成風險,危及國家安全以及取得重要技術的管道。
漢伯理表示:「這種集中會產生重要控制點,會被某些國家利用地緣政治風險方式,來對付其他國家。」
他指出,這種集中也會產生營運上風險,像是洪水、旱災、地震等天災,以及罷工等。白宮的報告也把台灣供水不穩列為風險。
部分人士將此視為鐘擺正擺向政府進一步介入科技製造業的跡象。
一名供應鏈主管表示:「過去幾十年來,美國政府採取不插手市場態度,這是造成科技製造業流向東方的部分原因。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華府提高在這項產業的政治影響力,以奪回控制權,這可能會促成製造業流向西方的另一轉移。」
報告中指出,美國必須傾全國之力,致力強化美國製造的生態系統,建立安全且強韌半導體供應鏈。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指出,白宮的報告顯示,美國政府對於東亞供應鏈安全欠缺信心,即使對盟友也是如此。
蘇紫雲指出:「這份全面性報告顯示,(這項議題)不只是美中關係緊張,也是華府想要擴大對敏感科技的掌控權。」
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同意,美國亟欲重建科技和製造業影響力,但這並不容易。
「這份報告是一項願景,設定路線和政府行動方針。但我認為這項重塑任務巨大,人們無法充分體會,在很多情況下得花上20多年時間。」
史兆威表示,問題在於「美國是否有那種耐心」。
(封面圖/拜登臉書)
【往下看更多】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