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財經新聞

蛋太多卻沒降價? 他喊不符合經濟學 內行拋5字解釋

2024/06/28 17:09 東森財經新聞

蛋價格自4月以來連續走跌,25日起產地價更是再跌2元,來到每台斤25.5元,批發價27日則變成35元,續創三年新低價,超商更紛紛祭出茶葉蛋限時優惠,但實際上,大多餐飲業者仍未調降雞蛋製品價格,行成「價格漲上去,就下不來」的局面,有網友就好奇背後原因,也引起網友眾說紛紜。

原Po以「蛋太多但卻沒降價 經濟學如何解釋」為題發文表示,近期雞蛋價格因生產過剩連跌,甚至傳出為了減少產量要宰殺蛋雞,但實際上去在外飲食「加蛋」仍未降價,依經濟學「供需法則」理論,「供給增加,需求不變,則價格減少」,但現在狀況並不是如此,他便好奇背後原因,是不是不能用經濟學來解釋?

★【理財達人秀】半年漲28% 台股7月參戰股 右側交易攻略 抓60%飆股?★

貼文一出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認為這是台灣經濟好的表現回覆,「台灣有台灣的玩法,你不要用跟不上台灣的經濟模型來解釋台灣好嗎?」、「原料降價,終端市場沒降價這代表消費者錢太多,懂嗎?」也有網友認為是中間商在「搞鬼」表示,「中盤商阿,不然怎麼會有世界貴牛奶」、「大盤中盤要賺阿」、「大盤的批發價是被限制的,很明顯漲價的是中盤商以及終端商家。」

也有網友直指以經濟學來解釋就是「價格僵固性」,「新興凱因斯學派」理論指出,在一個理想的經濟體中,物價與工資均可隨生產者(廠商)的意願隨時調整,一旦廠商判斷需求較以往減少,便可立即調降價格、裁減薪資以降低成本,維持利潤的極大化。

然而現實並非如此,這時還要考慮到種種因素導致價格調整具有滯後的情形,為節省多餘的開銷以及維持與客戶關係,大部分廠商不會頻繁的改變售價,也就是所謂的「菜單成本」,商品物價相對不易產生變化,然而一旦改變,也就更不容易恢復,這就形成「價格僵固性」,尤其在通膨壓力大的時代,生產者會有通膨持續的預期心理,尤其以服務業最為明顯,所以即便物價現在走跌,但頂多推出限時活動,原本價格仍維持不變。

(封面圖/取自Pexels)

 

【往下看更多】
蛋價殺紅眼!各大通路茶葉蛋祭優惠 全聯7元最低
坦承進口蛋有疏失 農業部:將追回50%補助
蛋價恐再降3元?蛋商嘆:賣壓看不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