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跌破9萬4! 專家揭「關鍵支撐」:不必悲觀
(2025/01/13 16:07)〈觀察〉虛擬通貨規範 主管機關應考量兩大主軸平衡
2018/11/04 14:41 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比特幣等虛擬通貨浪潮銳不可擋,政府要如何管理,始終是市場熱議話題,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合夥律師梁鴻烈認為,主管機關除參考自律公約外,也要顧及如何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及維持市場健全發展中找到平衡點。
梁鴻烈認為,為讓虛擬通貨在台灣蓬勃發展,除主管機關監理機制外,業者與企業更應主動向主管機關資訊通報回饋機制,讓主管機關能夠充分掌握虛擬通貨業務的風險,共同制定合宜且能協助業者成長的規範。
相較法律適用彈性較高的英美法系國家,日本和台灣等大陸法系國家,在創新和科技的立法過程當中,可能難度偏高,台灣雖已成立自律組織,集結各家業者、彙總國際間規範,並擬定虛擬通貨交易所的自律公約,惟其自律公約的有效性,仍需靠自律組織是否有約束力。
為避免虛擬通貨遭不當使用,變成洗錢管道,立法院 2 日三讀通過「洗錢防
制法」修正案,將虛擬通貨平台與交易業者納入管理。
事實上,鄰近的日本與香港早就意識到虛擬通貨的崛起,並提早立法規範。
其中,日本是全球第一個對虛擬通貨立法的國家,PwC 日本合夥人鈴木智佳子表示,從 2014 年日本最大的交易平台 Mt. Gox (Mount Gox or MTGOX) 倒閉後,為控管風險,即針對虛擬通貨訂定法令規範,除了最基本的身分驗與交易監控外,就連業者登記與取得營業執照也列入納管範圍,2017 年起,更進一步要求必須將虛擬通貨的交易列入財報中。
香港則是在區塊鏈技術中,發展幣幣交易的可溯性,進行幣幣交易之風險評分,藉此降低虛擬通貨相關風險。
PwC 香港合夥人楊益驊認為,市場對虛擬通貨風險擔憂主要是,虛擬通貨交易沒有國界限制,容易衍生出資恐、暗網市場 (Darknet Market)、詐欺等風險,而幣幣交易的風險評分,可降低市場對於虛擬通貨風險的疑慮。
【往下看更多】
►台積電法說報喜!台指夜盤勁揚494點 專家1事勸:先拿個小紅包
►台積電Q4賺14.45元 創新高! 全年三率三升EPS 45.25元
►輝達總部候選地!台電CR1案最優申請人曝光 2大咖開發商入列
【熱門排行榜】
►年前大掃除注意!打包回收用「這袋子」 恐噴6000元
►貸85成40年「1~2個月撥款」他嚇到 網見利率驚:你是黃仁勳?
►「四寶、中鋼狂拉」誰在買? 台股上演逆轉秀收漲122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