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台積電(2330)實現循環經濟,12吋晶圓廠銅離子排放濃度提前達標
2019/10/01 10:05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
實踐綠色製造使命,水汙染防治技術開發是台積電(2330)水管理的重要一環。今年台積電致力於執行「源頭分流、中間處理、次產物價值提升」銅離子減廢減汙三部曲,持續優化處理效率、削減廢液排放濃度,並將廢棄物成功濃縮製成高價值產物,台積電宣布,於今年9月,全部12吋晶圓廠已提前達成削減排放濃度小於0.1ppm(飲用水銅離子標準為1ppm)的年度目標。
為找出處理銅廢液的最適加藥量,台積電全面溯源檢討原物料使用與排放情形,歷經多次加藥測試、評估及分析判別結果,找出不同濃度的最適加藥量,並依此研究成果,民國108年在12吋晶圓廠廠區全面實施低濃度含銅廢液(<2ppm)分流處理系統,有效降低因錯合離子生成、影響銅捕捉效率及鍵結解離強度問題,提升20%至30%的單位藥量銅離子捕捉效能,同時削減化學品添加量、減少化混副產物、避免銅溶出的二次汙染。
除強化低濃度廢液回收效益,今年,台積電針對一般濃度的含銅廢液,除進行符合法規標準的高壓逆滲透處理流程,更進一步將處理後的廢水,重新導回廢水處理系統進行二次處理,成功降低放流水銅濃度至0.06ppm,改善幅度達14%。同時,回流處理的含銅廢水,亦可利用混凝沉降形成污泥,再製為基底建材。
台積電於民國105年,首創硫酸銅再製電子級銅物料循環使用,民國108年,再進階評估建置「再生廢水電鍍回收」系統,將廢液濃縮電鍍成銅棒,打破以往中低濃度含銅廢液經由金屬捕捉劑形成汙泥再製建材的循環,提升經濟價值。該系統藉由樹脂與再生廢液濃度的選用與調配,將陽離子樹脂塔吸附的低濃度銅離子,經強酸(鹽酸)再生提濃後,以電鍍方式將銅離子再製為銅棒,待此系統建置完成,可望100%取代既有的放流處理流程,進一步實現零含銅廢液排放、資源利用再生的循環經濟願景。
【往下看更多】
►鴻海、廣達、聯發科領軍 台股開低走高 拚翻紅
►他去年砸上億「重押台積賺5成」 今年策略曝光:留意7月下旬
►美債解套、穩定幣崛起,美元資產是否該趁勢加碼?《理財必修課》EP17
【熱門排行榜】
►南鯤鯓代天府牌樓倒塌! 命理師曝「1轉機」:王爺慈悲顯靈
►敢犯台就炸爛北京!川普嗆聲音檔曝光 習近平驚呆了
►4大國營要徵才! 估聘616人「起薪45K」 滿5年上看6.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