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台股 > 專挑冷門小型股8年賺5倍! 建商董座公開銅板股養大術

專挑冷門小型股8年賺5倍! 建商董座公開銅板股養大術

2020/04/24 19:13 林宛萱
專挑冷門小型股8年賺5倍! 建商董座公開銅板股養大術

63歲的鄭金鴻從事房地產事業逾40年,從小房仲躍升為建設公司董事長,白手起家在台北市精華區推動不少建案。不僅本業做得好,更以養房的經驗來養股,崇尚價值投資,專挑淨值被低估的冷門小型股,8年間累積報酬率達500%。

 
 

「房地產投資要掌握三好一公道,好地段、好產品、好生活圈,並在價格公道時逢低買進。股票也一樣,好公司要買在價值被低估時,這樣3至5年一定有機會翻漲。」站在自家建案前,虹廷建設董事長鄭金鴻從房產投資講到股票投資。

 

在低點入手、尋求安全標的是鄭金鴻的致富關鍵,也因此他只在台北市推案,不僅熟悉且永遠有需求。
鄭金鴻 投資小檔案

出生:1957年(63歲)

學歷:東吳大學商學院EMBA

經歷:房仲、投資客

現職:虹廷集團董事長

投資心法:挑選低於淨值的小型股,透過財報了解公司經營,評估是否能轉虧為盈,買進後持股3至5年等待轉機題材、股價翻漲

鎖定冷門股 待題材發酵

在房地產市場打滾了逾40年,鄭金鴻以養房經驗來養股,專攻別人看不上眼的超跌冷門股。「以前我不相信他說的股票會漲,因為大多是銅板股、連名字都沒聽過,沒想到過幾年還真的都漲上來了。」東吳商學院EMBA學弟許先生讚嘆地說。

為分散風險,鄭金鴻一次持有20檔股票,早上10點固定看盤,「看到便宜就買,每天買個10到20張。」以類比科為例,一年半前鄭金鴻開始布局,「最低曾跌到10.5元,慢慢買進3,000多張,2018年12月致新以每股23元溢價收購類比科,股價最高來到46元。」鄭金鴻在高點陸續賣出,目前手邊仍有1,000多張。

「他以價值投資為核心,專門鎖定冷門股,在還沒有人關注時就默默買進,等待題材發酵、股價上漲。」同為東吳校友的林先生股齡超過20年,稱讚鄭金鴻挑股的好眼光。8年下來,鄭金鴻在股市累積報酬約5倍,類比科、柏承、力致檔檔翻倍賺、獲利千萬元起跳,近期看好偉全、海灣、全漢等個股,「我的投資有3要點:安全、意義、成果。」

「我不會去關注自營商、投信、外資在買的股票,因自己沒能力跟他們玩,我強調安全性。」鄭金鴻篩選股票的第一步是看股價淨值比,介於0.3至0.5倍、股價在10至15元才納入口袋名單。接著觀察產業面與籌碼面。

鄭金鴻不去追捧發燒產業,「現在疫情嚴重,觀光類股成重災戶,更是機會。」當好公司遇倒楣事絕對是投資的好時點,他看中海灣跨足營建與觀光,「淨值41元,股價跌至13元,非常有潛力。」且他專挑股本介於5至10億元的小型股。

「籌碼面上,董監持股比最好低於50%,越低越可能有併購題材。若董監持股大於50%,代表流通在外的籌碼少,股價不容易動。」他分析,當初投資類比科時董監持股僅6%,「他們董事長才4,000張,我持股3,000多張都快追上他,難怪會被收購。」

 

買股強調安全,只有當股價淨值比介於0.3至0.5倍時,鄭金鴻才會納入口袋名單。

「事實上,沒有公司會讓自己一直賠錢下去,超跌只是暫時。」同樣身為老闆,鄭金鴻深知經營事業的辛苦,「小型企業需要成長,當他們最需要資金時,我以買股票的方式支持,這才是投資的意義。」但也非隨意砸錢,鄭金鴻會特別觀察營收是否成長,並關注公開資訊看有沒有併購消息等,必要時還會call公司,「了解業績為何衰退、公司改善方向,評估未來能否轉虧為盈,股價才有可能被帶動起來。」

曾經炒短線 慘賠4千萬

此外實施庫藏股的公司,也會吸引鄭金鴻的目光,「2014、15年間發現PCB廠商柏承3次買回庫藏股,目的是轉讓股份給員工。」於是2016年當柏承淨值約14元,股價卻只有7元多時,他開始布局,最終買了6,000張,平均成本約10元。2017年柏承獲利創新高,帶動股價至40元,鄭金鴻將部分持股獲利了結,目前還握有1,300張。

談到收割,鄭金鴻表示,漲多了就要落袋為安,股價淨值比高於2倍可考慮賣股或換股。「老實說何時會漲誰都說不準,但遲早會漲,就算現在不漲也沒關係,因為我買在股價淨值比0.3至0.5倍時,幾乎無風險。」

目前鄭金鴻在房地產與股票投資的比例為7比3,不管是在房市還是股市,他都能精準抓住價值低點,並嘗到財富翻倍的果實。「投資別想兩三天就可以賺錢,沒這種好康!」會這麼語重心長地提醒,是因為鄭金鴻最早曾因短線操作賠掉4,000萬元,也曾走過名下資產被查封的低潮。

1980年剛退伍的鄭金鴻從嘉義北漂打拚,一邊讀東吳大學夜間部,一邊當房仲,「當時遇到第2次石油危機,大環境不好,房地產處低點。」鄭金鴻苦讀法條、累積稅務知識,專業服務贏得客戶信賴,業績也越做越好。

累積資本後,1986年起鄭金鴻陸續在台北精華地段買下5間房,「當時一坪6萬至8萬元,新生南路的公寓才250萬元。」隔年因外匯管制開放,熱錢湧入台灣,房地產也跟著大漲3.5倍,鄭金鴻拿房產貸款投入股市。原以為人生可就此輕鬆,萬萬沒想到證所稅事件加上波斯灣戰爭,竟讓台股從12682點狂瀉至2485點,鄭金鴻也因此慘賠4,000萬元。

銅板股養大術 以類比科為例

類比科2018年10月股價淨值比近0.5倍,公司資本額為6.74億元,當時董監持股6.1%。另外,7、8、9月的月營收比上半年明顯成長,評估其價值被低估,因此陸續買進3千多張

  • 篩選條件
    1. 股價淨值比0.3~0.5倍
    2. 股本5~10億元
    3. 董監持股比低於50%
  • 題材

致新2018年12月5日宣布以每股23元溢價37%收購類比科

  • 賣點

2019年12月平均股價淨值比高達1.99倍,鄭金鴻陸續賣出部分股票,目前還持有1千多張,他分析類比科雖被收購,但生產成本減少、業績增加,未來仍有行情

  • 績效

買進平均成本約15元,高點賣出價約45元,獲利達200%

尋安全標的 重價值投資

為了謀生,鄭金鴻又回到老本行,但這次他轉戰法拍屋,重新裝潢再出售,正當事業步上軌道時,又讓他遇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這是我人生的低潮期,當時在台北市有30間房,房貸利率高達4%,我是能賣就賣,最後還被法院查封。」

再次挫敗的鄭金鴻與銀行談妥條件,慢慢清償債務,並力圖翻身。2002年政府為活絡房地產投資,大幅調降土地增值稅率,鄭金鴻逮住機會買賣房屋,加上正逢國有土地開放標售,拍賣本來就是他的專長,「2002至2003年SARS期間我有多少錢就買多少土地。」鄭金鴻趁勢在低檔入手大批台北市土地,並在2004年成立虹廷建設規劃自家建案。

面板電源管理晶片廠類比科被致新溢價收購,帶動股價飆漲,鄭金鴻評估未來仍有行情。

面板電源管理晶片廠類比科被致新溢價收購,帶動股價飆漲,鄭金鴻評估未來仍有行情。

在低點入手、尋求安全標的是鄭金鴻致富的關鍵,也因此他只在台北市推案,「一方面是自己最熟悉的區域,一方面台北市的需求永遠大於供給。」當建設公司經營穩定,鄭金鴻才開始有些心力研究股票,2012年重回股市。

40多年來每波經濟起漲鄭金鴻都經歷過,回首過往只能跟著市場起伏,現在的他更確信價值投資才是滾大財富的最佳方法。

柏承多次買回庫藏股,引起鄭金鴻關注,並在股價淨值比被低估時陸續買進。

柏承多次買回庫藏股,引起鄭金鴻關注,並在股價淨值比被低估時陸續買進。


(封面圖/鏡週刊)


延伸閱讀
【達人理財】33歲管理上億資金 台大高材生價值選股密技
【達人理財】養高配息基金12年 7年級生每年多領百萬元
【達人理財】眷村窮小子變包租公 教授法拍屋賺錢術曝光
【達人理財】三度斷頭鑽研起漲點 夜市小販變台股獵人
【達人理財】大口咬住主升段 技術派大師狠賺3億絕活

 

【往下看更多】
中鋼首季稅前虧損逾25億 2012年以來單季最差
美股近平盤作收 法人:台股可能震盪整理
原油期貨跌到負無法下單 金管會要期貨商盡快查明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