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台股 > 〈2017大事回顧〉太陽能「三合一」聯盟成軍 台太陽能業要打世界盃

〈2017大事回顧〉太陽能「三合一」聯盟成軍 台太陽能業要打世界盃

2017/12/30 12:28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
〈2017大事回顧〉太陽能「三合一」聯盟成軍 台太陽能業要打世界盃

今年 10 月中旬,國內太陽能產業投出一顆震撼彈,太陽能電池廠新日光 (3576-TW)、昱晶 (3514-TW) 與昇陽科 (3561-TW) 宣布將「三合一」,透過換股方式合併為「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這是台灣太陽能產業歷來最大宗合併案,盼能藉產能規模經濟優勢,帶領台灣太陽能打全球「世界盃」。

聯合再生能源將由新日光為存續公司,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擔任董座,執行長則由昱晶總經理潘文輝擔任,合併後資本額將達 210 億元,且「三合一」也向國發基金遞件申請注資,國發基金本月審議聯合再生能源公司注資案,通過後將於月底公布,3 家公司簽署正式合併契約後,待明年股東臨時會及公平會審議通過後,就能完成合併程序,預計明年第 3 季整併完成。

3 家公司原預計新公司太陽能電池產能將達 5GW (10 億瓦),不過,待相關資金順利進駐後,電池總產能可望提升至 6.2GW,合併後的模組產能訂定 2 階段目標,第一階段先擴充至 1GW,第二階段將再進一步提升至 3GW。至於下游系統業務則分為以新日光旗下永旺能源為主體的電站資產管理 Yield Co.,以及系統開發業務團隊等兩大佈局。

台灣太陽能產業曾取代歐、美、日等地業者,位居全球要角,惟近年來不敵市場與產業快速變化,隨著中國以雄厚資本與國家機器協助、持續擴大垂直整合規模,導致台灣太陽能電池廠規模與獲利能力節節敗退,更淪為中國業者的備胎代工廠,競爭力明顯不若以往。

缺乏雄厚資本與內需出海口,是台廠節節敗退,遭中國廠商迎頭趕上的主因。由於失去競爭利基,不論成本、採購優勢都不如中國廠商,為了能在國內太陽能產業艱困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壯大規模成「不得不」的選擇,而 3 家公司整併後,除躍居全台最大太陽能電池業者,還可望成為全球第五大太陽能電池廠。

3 家公司在這時間點合併成立新公司,或許也將掀起台太陽能廠結盟潮,透過整合各自優勢與資源共享,提高市場競爭力,引來資本挹注後守穩技術優勢,才能與強敵環伺的中國廠商搶食大餅,惟聯合再生能源公司即將投入的模組產能,可能使國內市場面臨模組產能過剩的隱憂,這仍待確切產能開出的時間再見分曉。

法人認為,整併為太陽能產業未來趨勢,由於聯合再生能源營運模式為垂直整合經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形同與客戶爭利,可觀察未來來自中國廠商的訂單是否出現下滑。

雖說洪傳獻曾說,3 家太陽能業者整併,對 4000 多名員工與 20 萬名股東,甚至是國家再生能源政策,都具正面效益,但「三合一」後能否扭轉台灣目前既有的產業困境,仍有待觀察。

 

【往下看更多】
發生什麼事?台股下跌200點 2萬大關又失守
牛市不會結束在一聲巨響! 近期拋售非警訊 股市可能再創高
大漲大跌成日常!作家嘆「趨勢轉變」:台股成了絞人肉機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