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產業 > 高雄外海成功鑽獲「可燃冰」可供40年 能源計畫卻即將喊卡?

高雄外海成功鑽獲「可燃冰」可供40年 能源計畫卻即將喊卡?

2018/06/27 15:33 東森財經新聞

經過15年的探勘摸索,台灣和法國的聯合探勘團隊,日前在台灣西南海域首度鑽獲「可燃冰」,且含量相當豐富,為台灣自產的再生能源找到新出路。然而,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儘管經濟部地調所在15年前,就投入台灣西南海域可燃冰調查,但如今卻傳出,由國家能源計畫中的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相關計畫只到今年就要結束的消息,也讓學者憂心「現在放棄,就前功盡棄了」。

 

根據研究調查顯示,台灣的西南外海「可燃冰」的蘊藏量,相當於是200億噸到500億噸的石油,而身為團隊成員之一的台大海研所副教授林曉武也表示,該海域可燃冰藏量,預估可以使用40多年。日前台灣團隊和法國海研船合作,在高雄旗津外海大約35海哩、水深1200公尺下首度鑽探,採獲到「可燃冰」,也證實「可燃冰」真實存在於台灣的沿海,使得未來自產能源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研究調查顯示,台灣附近海域的「可燃冰」蘊藏量,相當於是200億噸到500億噸的石油。(圖/取自維基百科

 

而尋找「可燃冰」,一直以來都是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中相當重要的任務,經過15年的調查研究也顯示,在台灣的西南外海和南海海域,蘊藏大量有「固態瓦斯」之稱的「可燃冰」。然而,台灣缺乏鑽探設備及技術,計畫經費也不足,多年來一直都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因此先前由台大、中央大學等校組成的研究團隊突破萬難,與法國海研船合作,租用船期,自6月5日從基隆出發,並於上週21日傳來找到「可燃冰」的好消息。

 

然而,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近日卻傳出探討「可燃冰」的相關計畫將到今年停止。對此,也讓計畫主持人、台大海研所教授劉家瑄表示,先前他們一直沒有取得實際證據,主要原因是沒有鑽井,而沒有鑽井的原因則在於經費不足,這次好不容易在表層取得,但接下來國家能源計畫將轉型,「可燃冰」的計畫也將跟著結束,期盼之後還能夠持續調查研究。

 

▲上週首度鑽獲時,首席科學家許樹坤以打火機點燃正在緩緩解離中的「可燃冰」。(圖/取自科技部網站

 

除此之外,劉家瑄教授也感慨,如果計畫今年就停掉,等於只做到一半,建議政府若是未來要作為能源探勘使用,應該持續投入「可燃冰」研究。而他也指出,美國曾在陸上成功開採「可燃冰」,2013年日本也曾在南海開採出,甚至去年大陸在南海北邊也有開採,成功出氣1至2個月。他表示,目前台灣雖然尚未鑽井,無法估算採礦成本,或許因為現在油價還很低,開採「可燃冰」的經濟動機也不充分,但如果未來油價、天然氣價波動,或許台灣就能自己開採。並強調,若該計畫現在就停止,日後可能要重新花很多時間來整合團隊。

 

另外,同樣身為團隊成員的台大海研所副教授林曉武也建議,雖然目前學界的研究還在自然環境的調查及未來可能的影響,如何開採可能也需要業界一同投入,但就這樣中止實在「有點可惜」。他也直言:「台灣為何要這樣前功盡棄?」並希望政府能夠改變,因為「可燃冰」是比較乾淨的能源,「就像台灣自有的石油」一樣,非常值得繼續開發。

 

 

 

面對「2025非核家園計畫」,台灣能源轉型似乎迫在眉睫,最近正著手離岸風機發電,但因綠能躉購價偏高,外界也關心能源轉型是否會導致電價上漲,進一步影響產業成本。對此,德國能源專家表示,高電價是產業投資提升用電效率的誘因,並非壞事。

 

為邁向2025非核家園目標,政府力拼能源轉型,盼在2025年能達到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能源配比。根據能源局資料,2017年台灣發電結構由燃煤佔大宗為39.2%、燃氣38.6%、核能9.3%,再生能源僅占4.9 %。外界憂心,若是未來較便宜的燃煤占比降低,運用新興技術的再生能源占比提升,恐造成電價上漲,產業也可能因加重成本,影響國際競爭力。

 

根據《中央社》報導,經濟部能源局於3日與德國在台協會共同舉辦台德能源轉型論壇,邀請到德國「未來能源計畫」能源轉型專家顧問齊辛(Hans-Joachim Ziesing)來台分享德國轉型之路上所遇到的挑戰與經驗。他分享,德國在1990年代開始投入能源轉型,目標在2022年停止使用核電,廢核也是德國多數民眾的共同目標,但電價也是日益上漲。

 

▲德國近年來電價不斷上揚,單位為歐元分錢/度。(圖/取自Statista)

 

對於高電價問題,與會人士提問,是否會因此影響產業競爭力?齊辛回應,目前針對大企業訂有優惠措施,但近期政界正在研議是否廢除,他指出,若電價太低,就會失去能源轉型的誘因,也沒有足夠資源進行相關投資。

 

齊辛表示,歐洲有碳排放交易市場,許多相關規定的確對產業造成負擔,但歐洲的企業也會有相應的措施來彌補競爭力,例如像在德國,用電效率高的公司可享相關稅率或費用免徵優惠,因此企業就會願意投資改善用電效率。他說,產業競爭力不能只單看電價,也必須考慮不同國家、不同產業的生產力落差,若用電效率非常高,即使電費再高,也不會失去競爭力,成本也不會因為電價高就失控。

 

▲德國能源專家齊辛,右。(圖/取自歐洲生態研究所網站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德國在再生能源走過充滿挑戰的改革之路,台灣也邁向能源轉型,而再生能源與過去使用的能源不同,最大挑戰就是無法穩定供應,未來希望透過電網規劃、智慧電網及儲能設備,達成穩定供電目標。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歐博哲(Martin Eberts)則說,德國在再生能源方面已有長足發展,但仍需持續進步,證明能源轉型可行;面對能源轉型過程中遇到的智慧電網、儲能等挑戰,則需產官學界一同合作努力。能源轉型是台德雙邊合作相當重要的議題,未來還有很多議題有合作空間,德國也會支持台灣在能源等各領域參與國際事務,希望加強兩國關係。

 

 

【往下看更多】
台中將開第3家好市多 市議員:落腳海線可能性高
產能過剩2千萬輛!中國電動車供過於求 全球車商憂低價割喉戰
特斯拉是下一個安隆?FB共同創辦人喊「數據造假」:有人會坐牢
關鍵字: 可燃冰能源計畫喊卡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