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產業 > 「設計太土」 曾獨霸大陸的台灣女鞋 3年竟慘關3000店?

「設計太土」 曾獨霸大陸的台灣女鞋 3年竟慘關3000店?

2018/09/03 13:09 東森財經新聞

「達芙妮」,相信有很台灣人都曾在街頭見過它的身影,甚至還火紅到稱霸大陸市場,以一家女鞋品牌來說實屬不容易,只是如今風光不再,近年來虧損不斷擴大,也讓達芙妮的關店潮席捲而來。

 

達芙妮是香港台商創立,前身為永恩國際,由陳賢民和張文儀於1987年創建,這家經營逾30年的品牌名店早期在香港做女鞋,並外銷至美國,然而香港當地日漸高漲的土地租金和人力成本,讓兩位創辦人不堪重負。而達芙妮的巔峰時刻,約落在2004年前後,當時大陸每售出5雙鞋,就有1雙是達芙妮,與目前5.85億港元(約23億台幣)的市值相比,達芙妮曾經市值高達195億港元(約772億台幣)。

 

▲達芙妮市值曾高達新台幣772億元。(圖/Daphne Taiwan)

 

根據AI財經社報導,達芙妮發布的2018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截至6月底,達芙妮上半年營收大跌17.3%為22.59億港元(約89億台幣),且上半年虧損擴大,由去年上半年的2.095億港元(約8.3億台幣)增加至4.926億港元(約19.5億台幣)。另外,達芙妮現在門市為3386個,去年同期為4570個,今年上半年達芙妮共關閉416家門市,達芙妮的關店潮可追溯到2015年,資料顯示,2015年至2017年,達芙妮淨關店數量分別為805、1030、1009家,3年關店數量逾3000家。

 

其實在達芙妮最輝煌時刻,每年可售出5000萬雙女鞋,在大陸市佔率近20%,也就是說,每賣出5雙鞋,就有1雙是達芙妮。根據大陸媒體報導,2004年達芙妮股價快速拉升,從0.5港元升至11.8港元(約46元台幣),擴張速度最快的2008年至2012年,每年都有近800家達芙妮店在各城市開張,在大陸主要城市的任意一條街道,都能看到達芙妮門市的身影。

 

▲到了後期卻有消費者認為,達芙妮的鞋子「愈來愈土」。(圖/Daphne Taiwan)

 

只是好景不常,女鞋市場在2011到2014年逐漸下滑,達芙妮業績也開始不見起色。2013年,達芙妮開始遇到關店危機,營收和淨利也雙雙下滑,毛利率、淨利率持續走低,2015年達芙妮出現轉盈為虧,資料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達芙妮分別虧損3.79億港元(約15億台幣)、8.19億港元(約32.4億台幣)和7.34億港元(約29億台幣),過去3年虧損額逾23億港元(約91億台幣),關店逾3000家。

 

但是達芙妮曾在《每日經濟新聞》中表示,目前集團的財務狀況仍然穩健,截至2018年6月底,淨現金為6.07億港元(約24億台幣),2017年同期則為6.93億港元(約27.4億台幣)。擴展迅速且大規模的門市曾為達芙妮帶來巨大營收,然而隨著日漸升高的租金讓其變成燙手山芋,門市快速擴張也讓集團的有效管理變得困難,有工作人員透露,有的城市一條街上有7家達芙妮專賣店,店鋪間互相搶客人。

 

▲達芙妮終究面臨「倒店危機」。(圖/AI財經社)

 

不過有業內人士向《香港財華社》表示,達芙妮門市的導購和服務能力跟不上,顧客體驗不佳,同時,快時尚品牌供應鏈效率的高低,也決定著品牌的生命。而達芙妮供應鏈效率不高,同質化嚴重,沒有特別令消費者記住的單品,曾經有顧客表示達芙妮的鞋子愈來愈土,與其他品牌相比沒有獨特性,很容易讓人忘記,而且舒適度也有所下降。為自救、清理庫存等,達芙妮管理層於2010年與百度一同投資耀點100電商平台。然而,其電商部門卻在高層支持下,關閉京東、樂淘、好樂買等具有優勢的分銷管道,結果這個項目以失敗告終。

 

2014年、2015年,達芙妮曾蟬聯雙十一電商平台女鞋第一,但達芙妮表示,電商業務在集團整體銷售的占比不高,其增長不能抵銷實體店客流下降造成的虧損額度。

 

▲達芙妮近3年虧損快達百億。(圖/Daphne Taiwan)

 

如今,達芙妮重回百貨商場,又將門市革新形象,走輕奢簡約風,它還邀請曾服務於Charles Keith的設計師Michael Zawadzkl,加入團隊為達芙妮提供設計,不過這些改變現在還未看到成效。究竟這曾紅極一時的台灣女鞋品牌,是否有機會東山再起,或許還需要注入更多創新元素。

 

看更多

 

在大陸說到烤鴨,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源自於北京的「全聚德」,全聚德也因此成為烤鴨的代名詞,然而這間擁有154年歷史的老店,如今也快要走不動了?根據全聚德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收8.76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3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43%;歸母淨利潤7779.24萬元,與去年同期比則成長1.29%,主要依賴烤鴨單品的全聚德,今年業績成長疲態盡顯。

 

▲曾經風光的全聚德,如今業績成長卻盡顯疲態。(圖/秒拍)

 

業績魔咒難突破也成為全聚德的最大考題。其實,全聚德從2007年上市以來,業績持續走高,尤其是2011年,營收由13億元猛增至18億元,但2012年卻出現轉折,高級餐飲業步入寒冬,全聚德也遭受巨大衝擊,其中全聚德飽受詬病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價格過高,離一般消费者太遠。根據《AI財經社》在外賣網上發現,全聚德整隻烤鴨在250元左右,半隻130元左右,其他普通菜品也都在40-60元左右。接著2013年爆發的禽流感更是壓垮整個餐飲業,使得全聚德在這年營收19.02億、虧損3000萬元;2014年,全聚德營收再次下跌,跌破19億,之後2015到2017年,營收一直徘徊在18到19億元間,無法突破。

 

▲全聚德自2012年後,營收一直徘徊在18到19億元間無法突破。(圖/秒拍)

 

在業績持續探底之際,全聚德也曾有新的嘗試,2015年,與重慶狂草科技公司達成合作,打造網路餐飲模式的小鴨哥烤鴨外賣品牌─鴨哥科技,「小鴨哥」定位中高端白領及家庭用戶,最早在重慶外賣平台進行實驗性推廣。2016年4月北京市場上線「小鴨哥」,並與百度外賣簽訂戰略合作協定,試圖打造全聚德外賣生態系統,然而,2016年鴨哥科技虧損了1344萬元,到去年中期,鴨哥科技的虧損已達1600萬元(約新台幣7185萬元),最後還是無奈停業。

 

▲全聚德的烤鴨外賣品牌─鴨哥科技,最終仍無奈停業。(圖/微博@坨爸爱坨坨)

 

對於跨足外賣的挫敗,大陸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全聚德不適合做外賣,外賣主要是給常駐人口和年輕人,但全聚德烤鴨多為宴客或遊客朝聖,二者的調性並不同拍,而且全聚德的受眾年齡偏高,也不是外賣的主流群體。

 

▲全聚德的消費者年齡偏高,不是外賣的主流群體。(圖/秒拍)

 

儘管首次轉型以失敗告終,但全聚德並沒有放棄。2017年3月,全聚德計劃收購主打粤菜的休閒餐飲品牌,這對以烤鴨為主打產品的全聚德,在價格、菜品及消費人群上都有互補作用。但僅僅5個月,全聚德便宣布終止收購,聲稱是因為交易的複雜性與發展的不確定性,無法按時完成交易。

 

▲全聚德表示今後不會放棄轉型這條路。(圖/秒拍)

 

幾次轉型均以失敗收場,自然會招致外界批評,全聚德集團董事長邢穎也感到委屈,他認為,市場還是以結果論英雄,但他表示,其實全聚德還做過更多探索,今後也不會放棄這條路,看來老品牌想要在新時代繼續向前,勢必得面臨轉型,或是尋求嶄新的發展機會。

 

看更多

 

大陸貴州農婦陶華碧以一罐辣椒醬「老乾媽」聞名全世界,靠著1瓶8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5元)創下一年銷售75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35億元)的成績,被封為「火辣女神」的她有著獨到的經營之道,堅持「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的三不原則。

 

▲大陸貴州農婦陶華碧以一罐辣椒醬「老乾媽」聞名全世界。(圖/取自百度百科)

 

被許多人稱為「下飯神器」的老乾媽,靠著1瓶8元人民幣的辣醬發展成了與茅台比肩的貴州企業。而不識字的陶華碧,其實也有一段曲折的創業往事。

 

出生於1947年的陶華碧生在貴州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從未上過學的她只認得「陶華碧」這3個字。而在她20歲那年嫁給了一名地質調查員,但她的丈夫幾年後卻因病辭世,留下她和兩個兒子。為了扛起家庭重擔,陶華碧曾南下至廣東打工,為了省錢,便從家裡帶辣椒做成醬料拌著米飯下嚥,藉此經過不斷的調配,陶華碧做出一種特別的辣椒醬「老乾媽」。

 

▲大陸辣椒醬製造商老乾媽創辦人陶華碧靠著1瓶8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5元)的辣椒醬年賺75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35億元)。(圖/取自百度百科)

 

而為了照顧孩子,陶華碧結束打工生涯重回老家貴州,開始販售涼粉生意,陶華碧將辣椒醬放在涼粉中讓客人伴著吃,不料大受歡迎,許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買一些辣椒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辣椒醬,藉此打開知名度。

 

但隨著購買辣醬的人越來越多,涼粉生意卻每況愈下,陶華碧驚覺附近的涼粉攤個個生意火紅,原因竟是都在使用她的辣椒醬,讓陶華碧一氣 之下不再對外單獨出售辣椒醬。隨後,沒有辣椒醬的業者們紛紛找上門,請求陶華碧繼續販售,「你既然能做出這麼好的辣椒醬,還賣什麼涼粉?乾脆開家辣椒醬廠算了!」

 

也因為這句話,讓陶華碧茅塞頓開,不僅恢復了辣椒醬的販售,更於1996年8月創立辣椒醬加工廠,取名為「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有限公司」,品牌名稱為「老乾媽」。為了讓消費者知道這是陶華碧生產的辣椒醬,她專程為自己拍照並把照片放在辣椒醬瓶上,照片也讓陶華碧成了如今最具辨識度的企業家之一。

 

隨著老乾媽事業規模逐漸擴大,陶華碧需要做的事不再是「切辣椒和搗麻椒」那樣簡單,財務報表、人事報表都需要經過陶華碧審閱,對外事務也需要由她來應對,因此大兒子李貴山決定來幫忙。李貴山初期工作是幫陶華碧處理文件,李貴山唸文件讓陶華碧聽。已經確認、需要簽字的文件,陶華碧會在文件右上角畫圓圈。但李貴山覺得這麼做並不安全,便教陶華碧寫「陶華碧」這3個字,陶華碧學3天才學會,後來有人問陶華碧練字感受,陶華碧說:「這3個字好打腦殼哦,比剁辣椒難。」

 

▲大陸辣椒醬第一品牌老乾媽(圖/取自百度百科)

 

老乾媽成立20多年來一直堅持「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的「三不」原則,陶華碧秉持「上市騙錢論」,認為「上市是欺騙人家的錢」。陶華碧曾說:「我堅決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幹呢。」

 

而老乾媽不主動尋求上市,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並不缺錢」。曾經有券商在2016年對老乾媽調研時發現,同行業幾家龍頭企業應付賬款周轉期均在30天以上,但老乾媽的應付賬款竟然是零,老乾媽在現金流十分充裕。不僅如此,老乾媽的股權結構簡單,持股全部掌握在創始人家族手上,不存在一些科技企業因為引入風投而存在上市供其套現退出的壓力。

 

看更多

 

在崇尚名利的年代,許多有錢人過著奢華的生活,但並非每個人都如此。大陸一位有著「房地產女王」之稱的77歲女富豪陳麗華以505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300億元),白手起家位居胡潤女富豪榜的第一名,但她有錢卻過著簡樸的生活,自曝一天生活費僅1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6元),如此節儉的生活讓眾人相當驚訝!

 

77歲的大陸女富豪陳麗華,是富華集團的創辦人,富華集團主要布局大陸房地產市場,先後投資開發了北京長安俱樂部、麗晶酒店、華麗大廈等。陳麗華白手起家打造富華集團,更因精準的眼光創建房地產霸業,在北京享有高知名度。

 

▲富華集團的創辦人陳麗華,先後投資開發了北京長安俱樂部、麗晶酒店、華麗大廈等公司。(圖/翻攝自富華國際集團官網)

 

綜合陸媒報導,富華國際集團創辦人陳麗華近日在鳳凰衛視的談話性節目《魯豫有約》接受專訪時,談到自己的生活費,一天只有10元人民幣,因為她不喝咖啡也不喝茶、不抽菸也不喝酒,最喜歡吃炒雪裡紅拌白飯,就連衣服都只要合身就行,並不刻意追求名牌,「10套就能過一個冬天」。儘管她身家超過2000億,卻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

 

白手起家的陳麗華,幼年因家境貧寒而讀到高中便被迫輟學。生計所迫的她開始做起了家具修理的生意,因有著生意頭腦、待人熱誠且講信用,沒多久就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廠,更在香港房地產業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靠著自己存的創業資本在香港成立了富華集團。

 

▲陳麗華白手起家在香港成立了富華集團。(圖/維基百科)

 

而現今77歲的她已從房地產業淡出,事業都交由兒子打理,與丈夫攜手經營自己熱愛的紫檀事業。

 

陳麗華對子女要求也很嚴苛,從小就讓女兒知道「錢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別人的錢不能貪,不能去佔人家便宜。陳麗華說,有一次給了5歲女兒1毛錢(人民幣)買冰棒,當時1分錢可以買一支,女兒買了一支冰棒後,老闆找了她9分錢,她後來再買一支,老闆卻又找了9分錢,女兒發現老闆多給了錢,立刻還給老闆。由此可見陳麗華在教育上十分用心。

 

陳麗華很驕傲地說,如今孫女去學校上課,拒絕用家中的大車接送,在學校絕口不提家庭,「我在學校是個學生,我想要踏踏實實地學習」,沒人知道她奶奶是知名富豪,如此低調作風與其他富豪明顯不同,就連主持人聽了都感嘆「您跟我想像的真是不一樣」,認為人太容易有刻板印象,陳麗華的一番話,也讓許多人大開眼界。

 

看更多

 

 

 

世界最大空調製造商大陸格力電器,去年營收、淨利創下歷史新高,年賺人民幣224億元(約新台幣1050億元)。然而,日前董事長董明珠卻宣布不派發現金紅利,引發市場議論紛紛,也創下格力11年來首次宣布不分紅。

 

對於營收、淨利創新高,卻發生11年來首度宣布不分紅的情形?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在日前說出答案:「為了要研發晶片」。董明珠在央視接受專訪時表示:「我覺得我要對投資者負責,因為格力是要長期發展,不是眼前一次分紅,明年說沒有了。你看好多上市公司都出問題,從總平均值來看,我們給股民分紅也超過44%,即使我今年不分紅,平均分紅率也達到44%,也是很高了。」

 

▲董明珠表示:「我不需要國家給我錢,我就自己投入,我一定要把晶片研究成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圖/翻攝自微博)

 

發展半導體產業需要龐大資金與時間投入,且失敗的風險不小。不過,董明珠卻表示:「我不需要國家給我錢,我就自己投入,我一定要把晶片研究成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我投入晶片,並沒有影響我企業的發展,我投入晶片,並沒有影響我的利潤,我反過來要問,如果今天我做了1500億人民幣,我利潤只有5%,你怨我嗎?我有70多億人民幣的利潤,我現在做了15%,我拿10%出來搞研發,難道不可以嗎?如果我沒有這個利潤,你能怪我嗎?」

 

▲董明珠強調:「在家電業我們最高利潤就7%,我15%跟人家一樣,我就拿個7%、100多億人民幣研發,沒有什麼不可以。」(圖/翻攝自微博)

 

除此之外,董明珠甚至強調:「在家電業我們最高利潤就7%,我15%跟人家一樣,我就拿個7%、100多億人民幣研發,沒有什麼不可以。我今年投入100億人民幣,甚至3年以後我投入500億人民幣,我沒理由做不成,當我們能夠掌握晶片,把高階晶片拿下來,我們就可以服務全球了。」

 

格力電器雖然是全球最大空調製造商,但關鍵的控制晶片,仍必須仰賴外購。至於面對股東質疑與批評,董明珠則表示:「我要分紅很容易阿,但格力持續發展需要戰略規劃,我們要做集成電路(積體電路),這是大家現在都看到的問題了。」



東森電視 版權所有 ©2017 EBC All Rights Reserved。

 

【往下看更多】
台積電「嘉義」徵才!高中畢無經驗可 年薪達70萬up
捶心肝!王永慶「賣光5%台積電」 謝金河曝原因:千金難買早知道
Intel困境比想像更糟糕? 昔日盟友變勁敵 外媒:錯失每個轉捩點

 

【熱門排行榜】
台積電爆量創高勇敢追? 網憂「688演過一次」 分析師說話了
年輕人沒學經歷「開口就要80」 他問原因傻眼:吃好穿好精緻窮
同事每天被釘 他不解「身價破億」還上班? 網笑:4棟房還跟我哭窮
關鍵字: 達芙妮女鞋高跟鞋台灣虧損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