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產業 > 30%綠電「無法併網」恐棄電?台電回應了

30%綠電「無法併網」恐棄電?台電回應了

2018/09/26 17:24 中央社
30%綠電「無法併網」恐棄電?台電回應了

▲台電表示,沒有拋棄綠電的可能性,「也不會讓這件事發生」。(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政府力推「2025非核家園」,卻傳出台電預估30%綠能恐無法併網,外界質疑台電是否放棄綠電。對此,台電表示,已啟動電網強化工程,積極配合能源轉型,沒有拋棄綠電的可能性。

 

政府加速推動再生能源計畫,訂出「2025年綠能發電佔總電力供應20%」的目標,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陳立誠今天在風傳媒投書,指出東華大學教授黃得瑞在「2018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演講時引述台電內部報告表示,台電既有輸配電網不見得能夠完全容納綠能,預估可能逾30%無法併網。陳立誠認為,台電內部評估綠電有30%無法併網是件天大的事情,不可避免的將造成「棄電」,要求政府不宜隱瞞真相,應立即公布台電該評估報告。

 

▲對於外界傳出台電預估30%綠能恐無法併網,台電也對此回應了。(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對此,台電發言人徐造華對中央社記者表示,內部是否有這分報告、在什麼時空背景或是假設基礎條件下的結果,都需再查證。他說,電業法已規範「應優先併網、調度再生能源」,台電並無「棄電」的可能,「也不會讓這件事發生」。

 

根據台電資料,民國106年系統發電量為2310.8億度,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達84.4%,再生能源占比為4.9% (含水力及汽電共生中之垃圾及沼氣),抽蓄水力占比1.4%,核能則是9.3%。台電的新聞稿也表示,因應綠電發展所需併入全國電網的「併網」需求,台電已公開可併網容量與併接線路資訊,並開發GIS圖資系統,協助民間業者查詢可併網容量及地點,有效利用既有輸配電網,以利再生能源順利併網。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也強調,台電會以「安全調度」為優先,做出解聯、併聯的決策。(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至於陳立誠投書關注,「台電再生能源作業要點」及與離岸風電業者合約中提及,當系統有需要或遭遇事故時,得要求再生能源發電業短暫降載或停機的運轉調度等相關條文,台電也說明,這是為了維護系統安全所設定的保護機制,世界各國皆有相關規範。

 

徐造華進一步指出,電力調度有三個原則,分別是安全調度、環保調度和經濟調度。台電以「安全調度」為優先,做出解聯、併聯的決策。為了維護系統安全所設定的保護機制,全球都有相關規範。

 

看更多

國際燃料價格居高不下,墊高台電經營成本,今年上半年已慘虧240億元,台電坦言,10月的新電價如不調漲,確實會有經營上的壓力,但是否調漲仍需尊重電價審議委員會的決議。

 

新版電價公式去年10月上路,明定電價每年4月、10月檢討,每次漲跌調幅不超過3%,電價費率審議會可以根據電業經營績效表現核定合理利潤數,合理利潤的投資報酬率上限為3%至5%,不足部分將以電價平穩基金填補。

 

▲國際燃料價格高,台電成本高虧損多。(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不過,台電在今年3月建議電價漲幅為10.4%,但經濟部最後拍板只漲3%,4月的電價漲幅並未完全反映成本,如今國際燃料價格仍維持高點,在高溫帶動用電量屢破歷史新高紀錄下,台電發電成本愈來愈沉重。

 

不願具名的台電主管表示,燃料費用占台電營運成本約5到6成,今年10月如果不調漲電價,台電累積虧損將持續擴大,而即便國際燃料價格維持現狀,以目前電價成本及售價估算,台電仍持續面臨虧損壓力。

 

截至今年6月底台電累積虧損已達1530億元,逼近3300億元資本額的一半。台電會計處處長吳永城對中央社記者說,台電今年上半年虧損已高達240億元,在國際燃料價格持續上漲下,電價調漲只是讓虧損少一點。

 

▲選舉在即,電價可能不會多作調整。(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不過,由於年底即將舉行九合一選舉,10月電價是否調漲仍有變數,且根據主計總處日前發布的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漲1.75%,其中重要民生物資CPI平均年漲3.75%,創下41個月以來的新高,為免電價調整帶動物價上漲,電價審議委員會屆時可能透過電價平穩基金平抑應漲調幅。台電表示,目前電價平穩基金約790億元,仍足以支應平抑電價所需。

 

【往下看更多】
AMD證實全球裁千人! 陸行之喊有詭:會給市場帶來驚喜
美超微Q3財報難產! 彭博:若下市得先償還560億
和泰車大獲全勝!Toyota穩坐銷冠 「1車款」市佔率逾27%

 

【熱門排行榜】
個股:神達前三季EPS 2.44元,年增近倍,Q4獲利續攻可期,股價飆新高
不准台積晶片銷中國 還要SpaceX撤離台灣? 國台辦通通回應了
美軍評天兔「超級颱風」 專家:4地停班課達標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