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年吃8.6億包泡麵 印尼口味入榜!
(2019/01/08 20:37)年產100億包!這牌陸泡麵成新黑馬 僅落後康師傅
▲(圖/翻攝百度百科)
現代人們生活繁忙,於是凡事都追求方便快速,就連吃飯、下廚也不例外,讓速食泡麵成為非常受歡迎的食品之一,除了品牌和口味種類隨著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市場競爭因此也越來越激烈。而大陸有許多知名泡麵品牌,如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等等,其中白象牌方便麵身為大陸最早的的泡麵品牌,其日產量可達3000萬包,年產量可達100億包!
根據今日頭條報導,白象食品公司的負責人姚忠良出生於河南的普通家庭,由於父母都在糧倉工作,所以他對糧食的熱愛可說是與生俱來的。高中畢業後他到一家糧廠工作,從此與泡麵結下不解之緣。由於姚忠良堅信泡麵市場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於是親自帶領團隊去實踐,為白象方便麵打開了市場,並在短短4年讓銷售額達到6億人民幣(約台幣27.48億)。
▲(圖/翻攝百度百科)
為了彌補消費者認為泡麵沒營養的印象,白象集團在眾多廠商強調麵體「非油炸」之時,選擇宣傳自己的湯料,從營養方面下功夫,把大眾喜愛的骨湯融入泡麵裡,迅速獲得消費者青睞。價格方面,白象方便麵定得比其他知名品牌更實惠,因此成功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銷量在大陸僅次於康師傅。
▲(圖/翻攝百度百科)
後來姚忠良因為去了許多著名國際學校,並意識到西方的管理學習對自身品牌的運營、制度、商業模式和流程都非常有幫助,所以最新廣告打出家庭概念「好的食物造就好的家庭」,出發點是希望減少家庭主婦工作量,提高陪伴家人的快樂時光,同時也朝著「越做越營養」的目標前進。
根據最新的行業報告顯示,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白象、日清五大泡麵巨頭目前佔據了大陸80%以上的市場份額。統計數據則也指出,泡麵市場未來可能會保持穩定增長,到了2021年,大陸泡麵的零售額將達到900億元人民幣(約台幣4121.73億)。
曾經身為兩岸食品業巨頭的「康師傅」,日前才交棒給二代接班人。而2011年時正值鼎盛時期的「康師傅」,控股總市值甚至一度突破港幣1400億元(約新台幣5502億元),並且光是一年賣出的泡麵就有60億包,更因此成為泡麵市場上的霸主。但如今,「康師傅」的市值卻僅剩下港幣563億元(約新台幣2212億元),前後就蒸發了高達港幣800多億元(約新台幣3144億元)。
而曾在台灣紅極一時的「康師傅」泡麵,究竟為何淪落到被消費者嫌棄的地步?陸媒也將其歸咎為三大原因。首先,「產品食安問題引發信任危機」。2014年時,頂新黑心油事件爆發,儘管作為頂新集團下轄的台灣「康師傅」並無涉及黑心油生產,但因負面事件持續發酵且波及到大陸市場,最終,台灣「康師傅」也在2017年1月1日宣布解散,不再生產、銷售泡麵。
▲「康師傅」因產品食安問題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最終,台灣「康師傅」也在2017年1月1日宣布解散,不再生產、銷售泡麵。(圖/取自百度百科)
第二,「品牌形像老化」。雖然「康師傅」一直主打大眾路線,產品力十足,但不得不否認的是,「康師傅」缺少創新力。「康師傅」和統一纏鬥20年,從來都沒分出勝負,但卻因國外泡麵快速入侵大陸泡麵市場而崩毀。2017年,韓國11個月出口的泡麵總值達到了3億美元(約新台幣92.4億元),且光大陸市場就佔了其中三成,外國泡麵漸漸成為熱銷產品,而「康師傅」泡麵銷量卻一再下跌。
而反觀「康師傅」,來來回回卻都還是紅燒牛肉麵、老壇酸菜麵,連包裝都沿用十多年前的「經典造型」,麵體的口感也還是一成不變,也難怪消費者早就味覺疲勞了。
▲「康師傅」因品牌形像老化,就連紅燒牛肉麵的包裝都沿用十多年前的「經典造型」,導致銷量一再下跌。(圖/取自百度百科)
第三,「市場結構變化」。除了泡麵這個市場的競爭,隨著大陸消費水準提高,泡麵對於現在的消費者來說,早已從曾經的「物美價廉」變成了如今的「垃圾食品」,此外,食品外送業務更是瓜分「康師傅」市場的最大元兇。
以往泡麵的消費主力都是收入較為不定的勞工和學生族群,但現在,他們都能在外賣、外送平台上用更便宜的價格點到豐富的食物,而方便快速的點單及送餐方式,更贏得了一大批在校學生的支持,於是,作為消費主力之一的學生族群便投入了O2O(Online To Offline)外送平台的懷抱。對此,鼎盛時期的「康師傅」可能從未想過自己會以如此快的速度衰落,而對它造成最大打擊的,不僅是老對手統一,更是它曾經想都沒想過的外賣平台。
【往下看更多】
►台塑也有AI! 他看好想抄底 業內勸退:能救一個是一個
►出手救英特爾?台積電認了:協助培訓先進製程
►員工圍堵CEO喊還錢!「知名車廠」極力否認:沒有倒閉
【熱門排行榜】
►父遭詐70萬討不回! 兒子1人分飾3角「把錢騙回來」
►說好的解約潮沒出現? 房仲揭3主因 最危險時間點曝光
►蝦皮無預警終止1服務「退款條件曝」網嘆:小確幸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