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急著談判? 華府智庫坦言:想看川普自作自受
(2025/04/28 17:27)與美關稅談判 美學者曝台4大挑戰:「這條款」成最大困難


美國祭出對等關稅,各國紛紛把握90天暫緩期與美協商。美學者分析,儘管台灣願與美國達成協議,但談判面臨4大挑戰,包括不清楚川普對每個國家的具體要求為何、能否在90天內達成協議,以及無法避免232條款相關關稅等。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日宣布將對個別國家徵收11%至50%不一的對等關稅,對台灣的稅率為32%。但他隨後宣布,原訂9日生效的對等關稅暫緩實施90天,在此期間僅實施10%的關稅。
★【理財達人秀】2萬沒買氣 5月賺錢規劃 AI真復活?高殖利率抗震!★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台灣經貿談判團隊11日與美國相關官員視訊會議,針對台美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及出口管制等經貿議題交換意見,近期將再協商。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國際經濟專家、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非常駐資深研究員華特斯(Riley Walters),以「台灣面臨艱難的貿易談判」(Tough Trade Negotiations Ahead for Taiwan)為題撰文,分析台北在與華府貿易談判過程中面臨的4大挑戰。
他在今天刊出的文章中指出,第一個挑戰是,「沒人真正知道川普對每個國家的具體要求為何」,合理的假設是,川普不只希望減少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可能還希望達到貿易順差。在這點上,總統賴清德近期投書內容是往正確方向邁進。
賴總統日前投書彭博社,闡明台灣對台美貿易的戰略思考,以及未來將透過對話努力排除雙方貿易障礙、增加台美投資,並將關稅化解為零。
華特斯指出,第2項挑戰是能否在90天內談成協議,儘管川普有可能延長90天的期限,但這不一定會發生,目前也不清楚談判會持續多久。日本、韓國領導人可以直接和川普通話討論,但對於無法直接聯繫川普的賴總統來說,他必須倚賴團隊所談的協議能讓川普滿意。
他寫道,第3項挑戰則是「目前無法確定任何協議的條款會是什麼」,賴總統會希望確保美方不會在6個月或12個月後重新施加關稅,但川普不太可能做出這樣的承諾。
華特斯分析,未來值得關注的是,美台任何新協議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之間的比較。這項倡議基本上是朝向美台雙邊貿易協定緩慢推進的過程。
最後一項、可能對台灣也是最大的挑戰,在於國安(232條款)相關的關稅。川普日前援引美國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以國安為由,針對汽車及汽車零件加徵關稅25%。
華特斯指出,這項232條款公告適用的關稅稅號清單範圍包括編碼為HS8471的產品,包括電腦及資料處理器等產品。根據美國政府數據,去年美國從台灣進口的HS8471產品價值約260億美元(約新台幣8430億元),佔美國自台灣進口總額的22%。川普政府也揚言課徵半導體關稅。
他觀察,232條款相關關稅是獨立於10%的對等關稅,這代表,即使台灣成功和美國談判讓「對等關稅」維持在10%,而非原先的32%,但在232條款相關的25%關稅上可能還是沒有談判空間。
華特斯認為,美台貿易談判將會非常困難,這不只因為華府與台北在外交上的溝通限制,更因為川普政府施加關稅的本質。接下來半導體產品也可能面臨新關稅,這不僅會導致台灣出口商成本大幅增加,也會影響仰賴台灣資訊科技製造的美國消費者。
另一方面,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以電子郵件回覆記者提問表示,台灣應耐心地與美國進行談判,「需要有耐心,因為美國目前尚未準備好和所有面臨高關稅的國家展開談判」。
他指出,台灣可以公開承諾,把中國完全排除在出口至美國的台灣產品供應鏈之外,這可能有助於談判。台灣也應宣布增加國防支出,包括向美採購武器。
若談判進展不順,史劍道認為,台灣應該尋找哪些國家在先進電子產品方面更容易進入美國市場,並在這些國家投資設立供應鏈末端的營運據點。
(封面圖/取自Pexels)
【往下看更多】
►川普擬靠關稅孤立中國? 諾貝爾獎得主4點駁:拿刀打槍怎麼贏
►台灣關稅談判排第幾 網吵翻 經長:我的認知已談過
►傳川普施壓談判國「幫圍堵中國」 徵收二級關稅、少買陸貨
【熱門排行榜】
►陸航空無預警停飛!員工爆「沒錢了」:薪水只發到去年
►中國挖角載板一哥? 董座坦言是真的:新品馬上被學走
►5年9條命!國六「橋聳雲天」又傳墜落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