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生活 > 不是打電動!研究揭「1行為」毀大腦 醫示警:憂鬱風險增2倍

不是打電動!研究揭「1行為」毀大腦 醫示警:憂鬱風險增2倍

2025/05/13 15:05
不是打電動!研究揭「1行為」毀大腦 醫示警:憂鬱風險增2倍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越來越多人陷入無止盡的滑手機行為。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透露,長期過度使用手機,正對大腦造成不可忽視的衝擊,不只是眼睛疲勞,而是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正慢慢改變;國外研究發現長期沉迷手機者,大腦的灰質體積會出現萎縮,尤其在與專注及控制衝動相關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表現出顯著差異。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不少人都有過本來只想看一下訊息,結果一滑就滑了2個小時的經驗,這正是現代人常見的「數位強迫症」。他說明,長期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不只導致眼睛疲勞,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正慢慢改變。根據《Front Psychol》期刊研究,長期沉迷手機者,大腦的灰質體積會出現萎縮現象,尤其在與專注與控制衝動相關的前額葉皮質表現出顯著差異。

★【理財達人秀】川普娶台積 多頭玩完? 主力轉身 撿爆低基期★

黃軒指出,別再以為一邊滑手機一邊工作、讀書沒什麼大不了,其實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工資訊,這種頻繁切換的行為,會讓大腦處於長期疲勞狀態。研究顯示,青少年每日手機使用時間超過4小時,其工作記憶能力(working memory)及學業表現明顯下降,以為滑手機是「放鬆」,其實是在榨乾大腦資源。

醫師提到,除了認知受損,人的情緒也可能「被手機操控」。大量研究指出,過度使用社群媒體與手機,與憂鬱、焦慮、自尊心下降密切相關。2021年《Front. Psychiatry》一項研究顯示,青少年每日滑手機超過6小時,其憂鬱症風險提高近2倍,這些負面情緒不是想太多,而是大腦正真實地對「數位毒性」做出反應。

黃軒建議,想要戒除「數位強迫症」,不需要立刻丟掉手機,可以設定「大腦修復時間」,每天給自己至少1小時的「無螢幕時段」,去散步、閱讀紙本書、甚至只是靜靜發呆,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能幫助前額葉重新獲得掌控權。根據2022年Cyberpsychol Behav Soc Netw 一篇針對「數位排毒」的隨機試驗顯示,短期內停止社群媒體使用7天,就能明顯降低壓力指數、提升快樂感。

「滑的是手機,滑掉的,可能是健康大腦!」醫師強調,滑手機不是罪,但長期沉迷卻是慢性自我傷害,大腦沒有感覺器官,當它出現問題時,往往已經為時已晚,「請記住:你現在用螢幕滑過的每一秒,都可能在悄悄消耗你的思考力、記憶力與幸福感。是時候,拿回你自己大腦的主控權了!」

(封面示意圖/翻攝Pixabay)

延伸閱讀

女兒繼承亡父遺產…被要求「證明爸爸是爸爸」 無奈把奶奶告上法庭

曾收到王文洋名片! 女主播曝當年被搭話「一路聊到行李轉盤」

原始連結

 

【往下看更多】
「睡前1習慣」持續3年 男右眼一片黑衝急診!醫示警:恐失明
遭怨滑手機不做事! 保全哥卯起來「1天狂開30單」網大讚:好瘋好喜歡
低頭族小心! 重症醫揭「腦腐化」恐怖4後果

 

【熱門排行榜】
妹子從軍四年! 月領6.6萬「被酸過太爽」 網反轟:羨慕就簽啊
習近平表示「川普任內不攻台」 外交部回應了
現代汽車課長手頭緊 A走百萬訂金 2車主等嘸新車氣炸
關鍵字: 打電動大腦研究憂鬱風險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八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