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待售建案破千「一周賣不到一間」銷售等不到客人狂度估
(2025/11/13 17:24)房價波動「自住沒差」? 專家曝殘酷真相:你的房正在貶值中
坊間流傳「房價自住沒差」的傳統觀念,意思是不論市值漲跌,由於自住用途只能當作紙上富貴,但根據臉書社團「賣厝阿明 知識+」的版主阿明分析,這句話「可能是房市最大的謊言」,更有房仲透露收到不少客戶詢問房子跌價多少,此外統計也發現去年高價購入的預售屋當中,已經傳出有貸款超過八成的個案面臨「成交價低於貸款金額」狀況,房子正面臨貶值的風險。
★【理財達人秀】爆量6500億 反而好買? 作帳+作夢 雙行情黑馬 ★
賣厝阿明(以下簡稱阿明)在臉書發文表示,「買房自住沒差」這句話可能是房市最大的謊言,例如有不願具名的資深房仲透露,近期超過60%的自住客都在詢問他們的房子跌價多少,如今隨著房價持續下修,所謂的「自住沒差論」正在面臨嚴峻挑戰。
他指出,根據內部統計,去年高價購入的預售屋,目前已傳出甚至有貸款超過八成的個案面臨「成交價低於貸款金額」狀況,「這不禁讓人質疑,當房價跌破心理防線時,『自住沒差』還能站得住腳嗎?」
阿明提到,近期確實出現部分區域價格鬆動,但整體而言仍屬「點狀修正」而非「全面崩盤」,以去年高點進場的自住客為例,如果遇到建商讓利15%~20%,確實會產生心理壓力,但實際要跌破已繳頭期款(通常為總價20%~30%)的機率不高,尤其蛋黃區物件因供給有限,價格支撐力依舊強勁。
根據他的說法,當前市場出現明顯的「買賣方心理戰」,建商雖祭出各種優惠方案,但多數是將原本虛高的開價合理化,真正大幅降價的案例有限,這也解釋為什麼網友會說「房價要跌3成不可能,低於2成都很難」,再者從歷史經驗來看,2015年買在高點的購屋族,經過7~8年持有多數也已解套甚至獲利。
阿明強調,自住沒差這句話的關鍵在於「時間」變數,由於房屋不同股票具有實際使用價值,長期持有通常能化解短期波動,可以從以下三個面向分析:
1.財務承受力
若每月還款金額在可負擔範圍內,短期價格波動影響有限
2.居住需求性
真正自住客較能承受市場波動,因為房屋提供的是居住價值
3.區域發展性
蛋黃區或具發展潛力的區域,長期仍看漲
針對考慮解約的購屋族,阿明提醒務必精算違約成本,以總價1500萬元的預售屋為例,如果已繳15%頭期款(225萬元),解約不僅損失這筆資金,還可能影響未來購屋信用,反觀繼續履約可能是更理性的選擇。
他總結表示,房市永遠存在周期性波動,但「自住」本質不應被價格波動所模糊,與其糾結短期漲跌,不如回歸購屋初衷,包括評估房子是否滿足家庭需求、還款計畫是否在承受範圍,「畢竟房子最終的價值,不在於帳面上的數字,而在於它為家人提供的溫暖與安全感。」
(封面示意圖/Pixabay)
【往下看更多】
►18縣市防豪大雨! 17時啟動「大規模劇烈豪雨加強作業」
►「周同學」抖音帳號是真的! 概念股一度飆逾150% 葉惠美身價暴增168億
►信用管制後遺症來了! 違約、斷頭9慘況 下半年恐陸續發酵
【熱門排行榜】
►入冬最強冷空氣報到 北台灣低溫恐見13度
►國旅補助來了!平日住宿「2晚抵2千」 每月再抽生日禮1200元
►吊車大王又出手!派女婿到蘇澳勘查 小山貓、怪手已裝車待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