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太慢或太快,可能致命?
出處:康健雜誌 227 期
作者/陳俊辰
圖片/林后駿
每天晨泳 1000 公尺的凌小姐這兩個多月覺得體力直直落,比如捷運樓梯竟要分兩次才爬得上。某次看中醫時在走廊順手拿起血壓計,「一量心跳只有 31 下,嚇一跳,護理師、醫師輪番過來用手摸脈搏、用機器量,結果一樣。換一家診所,醫生測完說:『掛急診!』」
進了急診,「數字才出來,一張床馬上把我推進重症急救區去了,身上貼滿電擊貼片,準備一有狀況立刻電擊。醫師也訝異說『病人怎麼還清醒,沒昏迷?』」醫院不敢大意,第 6 天才放她回家。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林俊立說,一般人心臟 1 分鐘跳 60~100 下是正常範圍,太快或慢都屬於心律不整,多數病人症狀都很像:沒力氣、疲倦、頭暈,以前能爬幾層樓的,現在爬一層就喘到不行。
不過,藏在雷同病徵底下的原因卻大不同,該怎麼處理也差很多,最嚴重有猝死危機,難怪醫師會這麼緊張。心律出問題大致分 3 類:過慢、過快、不規則。
1/慢速心律不整:容易累、昏倒受傷
林俊立指出,隨著老化或心臟曾受病毒或細菌感染等原因,啟動心跳的竇房結功能減弱,心跳間距愈拉愈長,每分鐘降到 40 次以下,血液供應不夠,叫作「病竇症候群」,容易全身倦怠、頭暈,更惡化的話,心臟可能一停 3~5 秒鐘,血壓過低昏倒。
另一種原因則是「房室傳導阻滯」,凌小姐診斷出來就屬於這類型,電脈衝在房室結或傳導通路上被阻礙,常和造成心臟組織局部受損的疾病,如感染性或風濕性心肌炎、冠心病等有關。林俊立指出,房室傳導阻滯和竇房結異常相比,通常心臟停的時間更長,也相對較危險。
2/快速心律不整:可能腦缺氧
壓力大、茶、酒、菸、咖啡、甲狀腺亢進,或是交感神經或迷走神經亢奮都會使心臟亂跳,心跳每分鐘 100 次以上叫作「竇性心搏過速」,大多都是良性的。如果減壓、少喝酒都沒改善,也有可能是身體拉警報,例如心肌缺血、心臟衰竭前期徵兆,因此還是建議看醫生,找出真正原因才能放心。
若是突然間心跳飆升,甚至跳到想吐、胸口痛,過一會兒又好起來,一陣、一陣地間隔發生,可能是「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心臟房室間多了一條導電通道,「就像電路板多插進一條電線,引起短路,」林俊立比喻。一般不會致命,但發生時因為心臟跳太快,還沒充滿足夠的血量就搏出,就像幫浦不停空打,血壓會驟降,容易昏倒受傷。
心臟因梗塞、動過手術或感染而留下疤痕組織的病人則較易被「心室頻脈」盯上,這些結疤會不正常放電或造成電訊號紊亂;也有少數人是先天性的心臟電氣通路異常。發作時心跳一下子衝上 200、300 下,除了突然昏倒,還可能心、腦缺血缺氧而猝死。
3/不規則跳動:提高中風風險
這類問題是因為電氣訊號在心臟裡亂跑,大致分成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和心室顫動。心房內電氣訊號傳布異常引起的心房撲動好發於心臟病人,雖然不至於要命,如果不治療,可能惡化成更嚴重的心律不整或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跟年紀也有關係,估計 1%台灣人有心房顫動,但因很多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實際比率可能達到 2~3%。65 歲以上有 5%;80 歲以上更高達一成。
心房因不規律的快速跳動而無法有效收縮,除了心臟怦怦跳、胸悶或無力感,最大風險是心房內部分血液流動不佳,容易凝結成血栓,沖出來堵塞血管。推估每 5~7 個中風病人就有 1 位是心房顫動造成。
心室顫動是不規則跳動中最危險的,心臟在發抖,卻沒有真正的肌肉收縮動作,如果沒有立刻用手壓胸急救或用體外去顫器(AED)電擊,幫心臟「重開機」,病人很可能因心室顫動而導致心臟停止跳動。
來源:《康健雜誌》 2017 年 10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康健雜誌》
【往下看更多】
►科技業現在這麼慘? 被軟禁在小房間「逼自願離職」 過來人全說了
►台電霸凌案不成立 經理囂張嗆:歡迎抖出來
►上週台人遭詐逾30億元!3天財損破5億 「投資詐騙」最多
【熱門排行榜】
►擔憂LINE資料外洩 專家建議「關閉6功能」
►苦苓揚言「不買產品、不進花蓮半步」 在地人:拜託你別來
►LINE也要大掃除 「一招」清空近100G空間 文字訊息都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