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其它 > 產業:DIGITIMES估人形機器人2035年產值達260億美元,美、中搶商機

產業:DIGITIMES估人形機器人2035年產值達260億美元,美、中搶商機

2024/05/20 13:05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

隨著AI、感測器、材料等技術突破與成本下降,加上勞動力短缺的影響,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加速發展,並積極導入場域試驗,以證明人形機器人的潛在利益與商機。近2年尤其以美、中兩國發展較受矚目,DIGITIMES分析師林欣姿認為,未來5到10年人形機器人將迎來爆發性成長,至2035年將創造近260億美元產值。

林欣姿指出,從近期發展狀況來看,美國和中國是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兩大主要國家。美國在技術研發方面領先,中國則在市場規模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優勢。

波士頓動力在2013年推出採用液壓動力的Atlas人形機器人,過去十年在移動能力上可謂為人形機器人的典範,而2024年4月波士頓動力宣布液壓版Atlas退役並推出新一代電動版Atlas,大幅縮減體積、重量與保養成本,但安全性與靈活度更勝以往,可見電動化人形機器人為大勢所趨,電動版Atlas也預計在2025年導入現代汽車工廠場域進行試驗。

Tesla在2023年底推出的Optimus Gen 2展現精細的抓取能力,預計在2024年底導入Tesla自家電動車產線進行試驗;Figure AI的Figure 01具視覺推理與自然流暢對話的能力,預計導入BMW位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工廠進行試驗,接下來2年的場域試驗將是人形機器人是否能走向商業化量產的關鍵。

中國則擁有龐大的製造業市場和豐富的人才資源,為人形機器人的大規模量產和應用提供有利條件。此外,中國政府也提出多項政策支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如中國工信部在2023年底提出「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北京成立人民幣100億元規模的機器人產業基金等,目標至2025年實現人形機器人量產,預計市場規模可突破10億美元。

人形機器人現階段僅用於小範圍試點的導入試驗,但隨著生成式AI的發展,人形機器人的進化絕對是持續進行的,林欣姿表示,未來5到10年間將是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階段,待技術成熟、成本下降,各家業者找到商業應用的切入點時,人形機器人將有望成為人類得力助手,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往下看更多】
燒不掉拿去賣!台南殯葬所半年狂撈200萬 廉政署要查了
興櫃:星宇董座稱今年營運比去年好,盼獲利有兩位數的億,預計年底上市
產業:台灣保時捷打造亞洲首座保時捷駕駛中心,為品牌寫下歷史新頁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