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其它 > 〈分析〉中國高喊「國產替代」 實際仍處「替代有限」

〈分析〉中國高喊「國產替代」 實際仍處「替代有限」

2019/06/16 00:05 鉅亨網編輯江泰傑

中美貿易戰川普以科技為籌碼,來抑制中國高科技產業及經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極需推動自主創新,強化自身科技實力。但目前中國在核心技術發展方面仍有諸多不足。

特別在硬碟(HDD)產業,中國沒有任何可以替代的廠商。不光如此,其餘核心零組件即使中國都有能對應的廠商,但絕大多數只能提供低階的替代產品。

而且即使在低階市場,也只有 1/3 的產品能做到完全替代,其餘 2/3 的產品則處在產品驗證、市場驗證、出貨驗證等階段。

若再將技術提升一級,可替代的產品更是大幅下滑,如 FPGA、DSP、ADC 等領域均出現斷層,沒有中國企業能接軌。

更遑論技術等級最高的高階市場,除了華為海思的天罡、麒麟處理器已能打入高階市場外,其餘高技術的射頻、PA、晶圓代工等等核心零組件或是產品製程,均不是國際大廠對手。

表:鉅亨網製
表: 鉅亨網製
表:鉅亨網製
表: 鉅亨網製
表:鉅亨網製
表: 鉅亨網製

雖然中國一直引以為傲的海思,在高階晶片市場靠著以母公司華為產品做出海口,使其晶片占有一定的市場地位。但在 ARM 暫停與海思合作後,即使海思還能繼續使用 ARM 現有架構設計晶片,但已不能向 ARM 尋求進一步的協助。

若未來 ARM 推出新一代的版本,海思更無法採用,這對於海思在研發上將是重大衝擊。

此外,美國針對中國打科技牌並不是近期才開始,早在對中興封殺後,中國科技廠就已有所警覺,但警覺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出反抗則是另一回事。

畢竟科技產業中的國際大廠,均在各自領域豎起高聳的專利城牆,中國科技要在各科技領域有關鍵性的突破,短期內並不容易。

中國科技業內人士指出,從中興遭到美國封殺時,社會上不斷出現「國產替代」的需求聲。但事實上「國產替代」不是一朝一夕能達成,各項科技產品從前期的設計、開發,到中期的產品驗證、客戶驗證,再到最終商用,最快也要 2 年才有機會達成,且這其中還不包含處理專利問題。

同時,他們認為中國政府可以像醫藥產業一樣訂定清單,納入清單內的科技產品都能優先取得政府採購標案,再配合政府獎勵政策,只要產品能順利推出,企業研發金源不斷,「國產替代」時程將能加速縮短。

 

【往下看更多】
產業:黃仁勳抵台與台積電討論新品,Rubin平台啟動,半導體供應鏈明年將續旺
興櫃:光鼎生技(6850)與源點生技結盟,共推次世代核酸分子標記與診斷應用
產業:AI眼鏡明年有望推升軟板產業需求,關稅與終端市況成關鍵變數

 

【熱門排行榜】
為下一代AI晶片奔台 黃仁勳狂推「Rubin」找台積電合作
東森深度周報/買房就花光預算 輕裝修負擔輕 翻修新趨勢
地牛翻身!20:55 花蓮發生規模4.8地震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八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