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焦點 > 〈國際專家為食品業把脈〉不加亞硝酸鹽的香腸較健康,為何乏人問津?

〈國際專家為食品業把脈〉不加亞硝酸鹽的香腸較健康,為何乏人問津?

2017/11/19 13:04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際專家為食品業把脈〉不加亞硝酸鹽的香腸較健康,為何乏人問津?

「香腸加了致癌的亞硝酸鹽,最好別吃」「豬松阪是豬打針的地方,有很多抗生素殘留」「某國生產的鳳梨罐頭裡面有愛滋病毒」…… 有許多未經查證、真偽莫辨的言隨著數位社群四處流傳,讓許多消費者聞食色變、無所適從。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主辦的《透明飲食,饗有真實》良食脈動國際論壇中,邀請美國 FDA 前副局長大衛.艾奇森(Dr. David Acheson)、英國政府食育顧問亨利.丁博比(Henry Dimbleby)、祥圃實業營運長、良食究好市集餐廳執行長吳季衡,分享美英台的相關經驗也為台灣食品業把脈。由於議題深受民眾關注,且講者皆為飲食領域著名專家,雖然論壇在上班日舉辦,仍然座無虛席。

美國FDA前副局長艾奇森呼籲,業者必須更主動與消費者溝通,用真實透明的資訊重新贏回信任。
美國 FDA 前副局長艾奇森呼籲,業者必須更主動與消費者溝通,用真實透明的資訊重新贏回信任。
以訛傳訛的傳言是業者前所未見的挑戰

對食品製造與供應商而言,在這個時代要提供完整資訊愈來愈困難,因為環環相扣的食物供應鏈裡,任何環節都可能出錯。再加上數位社群媒體瘋傳錯誤資訊,而消費者卻又質疑科學研究的中立性,不信任製造商與學術界,常常以訛傳訛,不僅是食品業者前所未見的挑戰,更造成消費者的無謂恐慌。

艾奇森舉例,數年前有人發現某大烘焙廠所使用的發酵原料裡面有某種成分,與瑜珈墊裡的成分相同,於是傳言「某廠用瑜珈墊當做發酵原料」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對這家企業的商譽產生極為重大的傷害。

由於謠言滿天飛,目前各國消費者要求「透明飲食」的呼聲愈來愈高,而透明飲食的關鍵在於「食品供應商是否揭露所有必要的資訊?」「食品供應商是否有意願分享這些資訊?」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透明飲食就會轉化為消費者的

信任。艾奇森呼籲,業者必須更主動與消費者溝通,用真實透明的資訊重新贏回信任。

良食究好市集餐廳執行長吳季衡:「飲食問題是全球的,台灣的情況並沒有這麼糟。」
良食究好市集餐廳執行長吳季衡:「飲食問題是全球的,台灣的情況並沒有這麼糟。」
消費者是形塑食物產業鏈的推手

「飲食問題是全球的,台灣的情況並沒有這麼糟,」自稱「原本只想把豬養好」的吳季衡回應台灣的經驗,他發現,其實台灣消費者心中「想要」的,跟實際購買行為其實有極大的落差。推動食育文化多年的他發現,在相關調查中消費者會宣稱希望有更多純天然、非基改的有機食品,但實際上購買時,往往又會選擇低價、顏色漂亮、過去習慣的商品。

例如香腸添加亞硝酸鹽讓很多消費者擔心,會有致癌的危險。但當業者推出沒有添加亞硝酸鹽的香腸時,消費者卻又不買了,原因是「這個肉看起來顏色黑黑的,不太對。」

「沒有什麼是最好的食物,只有最適合的食物」,吳季衡認為生產者跟消費者應先解決「資訊斷層」的問題,讓消費者能夠接受到完整而正確的訊息,不再受那些似是而非傳言的影響,再根據完整的資訊做出自己的選擇。「消費者的選擇會影響產業走向,」吳季衡強調,因此透明飲食是台灣必須儘速著手的方向。

圖說:英國政府食育顧問丁博比指出,不良飲食影響孩子學習成果。
英國政府食育顧問丁博比指出,不良飲食影響孩子學習成果。
從教育著手奠定良好飲食文化

推動「透明飲食」 另一個重要的關鍵,則是從教育著手。英國政府食育顧問丁博比是推動英國校餐二次改革的推手,首度來台的他,在論壇前夕應邀至新北市永平國小參訪,他一上台就說:「我從台灣國小學童的餐飲中,看到了很健康的飲食文化,」他形容,如果以英、美的飲食文化現況而言,面對的是像「墜機」一樣嚴峻的問題,而台灣則已經覺醒,著手進行有效的預防。

他先以短片跟大家分享推動英國校餐改革的初衷與目標,「不只孩子學校的午餐餐盒中只有三明治、炸雞,其實全國都在吃速食!」而不良的餐飲所造成的是健保資源的嚴重耗損,「還會影響孩子在校的學習,圈為吃得不好就無法專心。」

從 2013 年起,丁博比在英國教育部支持下推動學校膳食計畫(School Food Plan)。其中包括教導英國學童如何辨別食材、吃對食物,甚至還讓孩子學習烹飪。他觀察到英國推廣飲食教育傑出的學校,大多符合三個共同點:好的領導者、將飲食文化融入課程教育中,以及真的在乎學生喜歡吃什麼,這就是食育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芳燕:消費者對於透明飲食的需求愈來愈高,是提升飲食文化的助力。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芳燕:消費者對於透明飲食的需求愈來愈高,是提升飲食文化的助力。

三位講者一致認為,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各有其優缺點,並沒有標準答案或做法。他們建議,應從教育出發,發展出適合在地的食育,加強溝通交流,透過飲食教育網絡的建立,深化到學校、社會每個層面,共同朝透明飲食理想邁進。

交流論壇主持人、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芳燕表示,消費者對於透明飲食的需求愈來愈高,將是提升飲食文化的最大助力。而灃食基金會將會持續推動健康飲食識讀,「以科學為根基,推動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與知識,提升國人飲食文化的素養。」

 

【往下看更多】
自己點餐排隊結帳! 春水堂「還收10%服務費」 網戰翻:陋習怎來的
比台北101大5倍!「全台最大購物中心」最快2026開幕
賴清德民調會續跌? 郭正亮:「這個人」是關鍵

 

【熱門排行榜】
手術「救命凝膠」5月起買不到了! 醫曝:被健保低價賜死
清潔別用「冷氣噴霧」! 專家喊會出大事 網一票哀:直接壞掉
復工不到2個月!「知名機車大廠」二度停工原因曝光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