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財經:CRIF統計,去年台灣5千大企業稅後純益4.3兆元,創歷年次高
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最新出版的「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結果顯示,台灣5000大企業去年營收總額43兆1,552億元,年增率1.03%,連續兩年創下歷史新高,稅後純益總額4兆3,611億元,較前年大幅衰退21.54%,也仍然是歷史次高,若不是受到台電、中油兩大公司大虧的拖累,稅後純益總額其實可上看4兆7,751億元。
CRIF分析,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去年5000大企業的表現雖不如年亮麗,但拉長時間軸分析,5000大企業的基本面在最近10年來有長足的進步,不僅營收總額由2013年的34兆3,510億元,成長至去年的43兆1,552億元,成長了25.63%,營收前500大企業中,仍然有62.6%(313家)的企業維持營收成長,且營收前500大企業有盈餘的企業多達418家(占比83.6%),其中更有230家企業去年稅後純益較前年成長,甚至有121家稅後純益成長率超過30%。
由產業角度來看,入榜的179個產業中有128個產業營收成長,成長產業比重達到71.51%;其中,營收淨額達1,000億元以上的產業共有76個,還較前年增加4個產業,CRIF進一步分析在76個營收達1,000億元的產業中,有21個產業營收成長率達兩位數,其中包括加油站業、網路設備業、半導體業、餐飲業、自行車及其零件業、石油化學製品業、無線通信機械器材業營收成長率都達到20%以上,在在顯示去年5000大企業的實質表現其實並不差。
然而,CRIF也提出警示,去年5000大企業排名中,能夠進入500大企業的新面孔僅有36家企業,其中僅有環鴻科技排名84名,是新進榜企業中唯一能進入前100大企業的企業,新進榜企業家數逐年下降,顯示500大企業無法換血,將成為5000大企業發展上的長期隱憂。
CRIF進一步表示,台灣產業特別是製造業,和國際供應鏈連動性高,無庸置疑是台灣的優勢,例如台灣電子業的高敏銳度,當PC和智慧手機成長下滑時,可以很快地調整強化非電腦和非手機部門的營收比重,轉進車用、工業電腦、醫療用、伺服器、無人機、航空、AI、綠能領域;但是談到風險,台灣淺碟經濟的特質在因應產業風險上,相較其他國家需更為重視,例如: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高庫存去化,讓台灣產業備嘗艱苦,而台灣產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在於地緣經濟的變化。
【往下看更多】
►台積電、鴻海要徵人! 高雄31廠商釋逾千職缺 月薪上看6萬元
►「育嬰留停津貼」擬增至7個月 洪申翰:下半年提修法
►伊朗最高領袖宣戰! 官媒放話「今晚有驚喜」:會讓世界銘記
【熱門排行榜】
►台積電、鴻海要徵人! 高雄31廠商釋逾千職缺 月薪上看6萬元
►「3生肖」7月揮別衰運 貴人報到、財運大豐收
►台灣最貴遊樂園 玩1天要1800元 直逼東京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