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國民經濟信心 景氣、股市樂觀情緒升 買房意願小幅下滑
(2025/06/20 10:31)通縮的棒子正交到中國? 專家揭恐怖後果:國家機器正在熄火

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提出警告,由於中國公債殖利率下降,他認為背後凸顯的是通貨緊縮危機,還形容中國接下通縮的棒子,對此財經專家雨果進一步解釋「通縮」,並分析背後通常代表經濟活動的疲弱,還會導致家庭、企業乃至政府的債務問題惡化,並讓貨幣政策工具失靈,意味著國家經濟機器正在熄火,情況非同小可。
★【理財達人秀】拉尾翻紅 護盤反攻? 高層加碼股 法人放口袋★
雨果在臉書粉絲團「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發文表示,「通貨緊縮」並非單純是指物價下跌的便宜享受,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背後通常代表經濟活動的疲弱、需求的崩塌,意味著整個經濟機器正在熄火,反而適度的通膨(也就是物價慢慢上漲)才是健康經濟成長的表徵。
雨果分析,造成通縮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整體需求下滑,例如消費者對未來景氣悲觀因此不願消費,企業因為訂單變少於是減少生產,進而影響就業和薪資,如此一來民眾荷包縮水,需求也就惡性循環地越來越低,經濟挑戰甚至比通膨更嚴重。
根據他的說法,即便技術進步導致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如果消費需求跟不上生產速度,物價也可能因供過於求出現下跌,還有一種情況是金融系統出現問題,例如銀行放貸變得保守,市場上流通的資金量變少,同樣會導致貨幣供給緊縮,進一步引發通縮壓力。
雨果認為,通縮如同經濟的一種慢性病,不痛不癢地讓經濟活力逐漸消失,更棘手的是當經濟陷入通縮,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往往失靈,即使利率已經很低甚至接近0,由於消費者對經濟抱持悲觀,普遍不願花錢或借錢,最終導致經濟活動無法被有效推動,促使社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情況一
消費和投資會被延後,因為人們預期東西交會更便宜,於是不急著消費,企業因為看不到需求,不願擴大投資或增加產能,導致市場交易量越來越小,錢越來越不流動,整體經濟成長速度因此停滯。
情況二
企業收入減少,為了生存只能降低成本,裁員或減薪就成了不得不做的選擇,當失業率上升,消費力又進一步下降,整個經濟掉進一個惡性循環的深淵。
雨果指出,通縮還會導致家庭、企業乃至政府的債務問題惡化,由於物價下跌錢變得更有價值,但借出去或借進來的債務金額不會自動縮水,導致實質債務負擔加重,例如原本借100萬元,如果物價跌10%,這100萬元在實質購買力上就更加沉重,償還債務的壓力也將增加,債務違約風險因此上升。
他警告,由於通縮會加劇債務問題,類似情況曾出現在1991年後的日本,當年日本經歷「失落的二十年」,長期低通膨甚至輕微通縮的環境讓經濟陷入停滯,平均GDP年增率不到1%,直到近年才些微回溫。
雨果分析,解決通縮的辦法需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貨幣政策方面推行大規模的量化寬鬆,也就是QE,例如2008年全球發生金融海嘯,美國聯準會就啟動連續數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大量購買政府債券與資產,增加市場資金供給,試圖推升通膨預期和經濟活動,另一個是通過央行設定通膨目標,比如2%左右,此舉能讓市場對穩定價格有信心,不至於形成「物價只會越來越便宜」的悲觀預期。
他強調,光靠貨幣政策不足以改善通縮,還得借助政府的財政刺激,例如大力投入基礎建設計畫並創造就業機會,或是直接發放消費券、減稅等等,讓民眾手上有更多可以花的錢,這類做法能直接刺激需求,進一步拉抬整體經濟。
雨果總結表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全球歷史上大約超過一半的經濟衰退案例,都伴隨著不同程度的通縮現象,隨著人口老化、技術進步加速,未來各國都潛藏通縮壓力,因此各國政府也陸續商討對策,面對這個能讓經濟整體活力逐漸凋萎的危機,我國政府也必須盡早出手。
(封面示意圖/Pixabay)
【往下看更多】
►公債殖利率現隱憂!謝金河:通縮的棒子正交到中國
►若台灣有事! 日12萬人撤離計畫 因「1關鍵」恐生變
►大改版!傳蘋果將推「無邊框玻璃iPhone」 預計上市時間曝
【熱門排行榜】
►去髮廊只洗頭會被當奧客? 她嘆「連問7家沒人接」 同業曝真相
►遭控趕學生出宿舍 租給日月光? 樹德科大回應了
►台積電尾盤「3.8萬張狂拉」台股翻紅收漲42點 原因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