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光慘業「入不敷出」 賴正鎰揭關鍵:就缺陸客
(2025/03/20 15:41)陸企「無還本續貸」正夯!分析師:小心淪銀行掩蓋不良貸款工具
先前中國人行透過定向降準把資金活水引向小微企業,也讓小微企業融資難躍上檯面,但近來陸媒大幅報導,有企業正透過辦理「無還本續貸」,不必再像以前一樣借新還舊,避免產生大量新增成本。
不過陸股分析師警告,這項服務也考驗銀行風險控管能力,做得好可以減少不良貸款產生,也避免小型企業因周轉不良而倒閉;但也怕銀行因此隱藏不良貸款,必須嚴加監管。
過去,中國企業貸款的模式是企業貸款到期後,如果要續貸,必須「先還舊、再借新」,逼得很多企業在貸款到期前得先籌一筆錢,甚至去借高利貸,把貸款結清才能再申請貸款,不僅資金壓力大,沉重的利息經常在短時間內把小微企業壓垮。加上新貸款下來前還要再花時間審批,還可能面臨貸款下不來的風險。
至於「無還本續貸」並不是新政策,早在 2014 年 7 月證監會就已發布,讓銀行可以對流動資金周轉貸款到期後仍有融資需求,又存有資金困難的小微企業辦理續貸,也就是所謂的「借新還舊」,希望能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不過,這項政策推出這麼多年,落實還不普遍,多數銀行還是按照「收舊貸新」的模式走,落實並不普及。這也是為何在近期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當下,會被中國官方媒體列為報導重點。
不過,這項政策立意雖美,但也存在爭議。基本上,無還本續貸本質上就是債務展期,雖然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但也可能因此讓企業產生依賴,尤其目前還未限制續貸的次數,很可能讓小微企業以債滾債,不用自己掏錢還貸款。對銀行來說,好處是可以減少不良貸款產生,但也可能成為掩蓋不良貸款的工具。
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認為,無還本續貸有沒有風險,取決於審核時是否嚴格到位。監管部門也有規定申請「無還本續貸」的企業,必須滿足一系列條件,以確保經營生産各方面良好,確保續貸品質。
儘管如此,市場還是擔心,還是有銀行會在過程中產生道德或操作風險,用這種方式來隱藏不良貸款。
《澎湃新聞》報導,這就考驗每家銀行的風險控管體系。業內人士舉例,如果銀行的分支機構有審批權,又有放款權,還同時做業務,那的確容易出現風險。但若做好風險隔離,其實是可控制的。
至於銀行方面該如何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與財務狀況,有做過類似業務的銀行人士指出,可以透過企業的水電煤數據,法院訴訟數據,相關人員徵信情況,以及整個行業發展狀況等來作判斷。
【往下看更多】
►再晚就沒了!100間平價宅釋出 最低不到300萬
►傳龍頭銀行收傘? 年收沒200萬「別想買2千萬房」網:大場面來了
►遭爆「詐欺犯還負債10億」? 比特犬飼主出面回應了
【熱門排行榜】
►年收太低房貸借不到8成? 專家曝「銀行早就這樣」:大家以前太麻木
►LaLaport南港今開幕! 優惠懶人包一次看 「鮭魚壽司」半價20元
►台中就博會3/22登場! 台積電、豐興也徵才 海底撈「這職缺」起薪有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