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焦點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曝光!科學家說明原理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曝光!科學家說明原理

2019/04/10 21:32 中央社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曝光!科學家說明原理

▲中央研究院今天晚間舉辦「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計畫全球同步記者會。(圖/翻攝自中央社)

 

科幻電影裡從黑洞穿越時空的情節屢見不鮮,這是因為科學界推測黑洞有彎曲時間和空間的特性,而黑洞密度大、引力強,光線無法穿透,更增添觀測的難度。

 

中央研究院今天晚間舉辦「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計畫全球同步記者會,發表最新取得的重大成果,會中公布人類史上首張黑洞影像。

 

究竟何謂黑洞?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解釋,當某個空間內塞進很多物質,使得密度很高且萬有引力很強,連光線都跑不出來,這就是「黑洞」。

 

▲格陵蘭望遠鏡與位在夏威夷、智利的兩組望遠鏡,形成一個接近地球直徑的陣列式望遠鏡。(圖/翻攝自中央社)

 

陳文屏指出,由於光線跑不出黑洞,因此黑洞很難直接觀測到,科學界只能從繞著黑洞外圍轉的天體或物質著手,由於黑洞很小且距離遙遠,很難光靠單一的望遠鏡進行觀測,而中研院參與的跨國合作研究就集結各國力量,利用在地球不同角度的頂尖望遠鏡共同觀測黑洞外的情形。

 

在「星際效應」等科幻電影中,因為黑洞的特性,讓黑洞經常成為穿越時空的捷徑。陳文屏舉例,假如4個人抬起一張懸空的床單,在床單中間丟下鉛球,床單就會凹下去,原本的平面床單形狀被改變了,從不同角度去看這張床單,看到的樣子也會有所差異。

 

▲格陵蘭望遠鏡計畫由中研院天文所主導,2018年4月加入「事件視界望遠鏡」全球陣列計畫。(圖/翻攝自中央社)

 

陳文屏進一步說明,原本一張白紙上從A點走到B點的距離是固定的,但在紙張扭曲後,兩點間的距離就可能變短,根據科學家推測,太空是個四度空間,黑洞可以將時間和空間彎曲,因此有可能藉由黑洞找到穿越時空的捷徑,雖然在理論上講得通,但至今仍無法證實。

 

關於黑洞的研究,陳文屏表示,科學家在幾十年前就猜測有黑洞存在,現在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真的有黑洞,而中研院參與的跨國研究拍攝到首張黑洞照片,更讓黑洞研究往前一大步,透過逐步認識黑洞,才有機會解答黑洞的許多特殊性。(中央社)

 

看更多

NASA「3天拍到15次」!蘑菇驚現火星地表掀熱議

▲一項研究宣稱NASA探測車「好奇號」在火星上拍到多張「蘑菇」照片,但這能否證明火星有生命,仍有爭議。(圖/取自天體生物學和太空科學評論網頁journalofastrobiology.com)

 

科學家在一項引發爭議研究中宣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探測車「好奇號」在火星上拍到多張「蘑菇」照片。但這能否證明火星有生命,仍是一個問題。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研究中宣稱「好奇號」(Curiosity)拍到的部分火星照片中,可見到真菌類植物在貧瘠火星表面生長。

 

有關這項研究的陳述,NASA尚未證實或是駁斥。

 

研究羅列15張火星照片,作為藻類、地衣和「火星蘑菇」的證據。

 

一旦這項發現獲得證實,勢必會改寫人類對於火星以及地球以外生命的認知。

 

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印度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系的達斯博士(Regina Dass)表示:「地球上並無地質或其他非生物力,能夠產生數以百計具有蘑菇和菌柄形狀的沉積結構,並在四周地表上排出狀似孢子的物質。事實上,NASA拍到的15個標本,是在3天內從地表所生長出來。」

 

目前尚不清楚,為何生命會突然出現在火星上,但可能情況是地下比地表更適合培育生命。

 

這項研究宣稱刊登在「天體生物學和太空科學評論」(Journal of Astrobiology and Space Science Reviews)期刊。

 

看更多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第一具設計用來研究火星深層地質的機器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今天成功降落火星表面,也順利回傳首張照片。

 

(圖/中央社)

 

洞察號登陸消息一出,航太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立刻傳出如雷掌聲及歡呼聲。

 

這個價值9.93億美元的太空船戲劇性的登陸過程,象徵航太總署第8次成功登陸火星。

 

洞察號設計用來聽取地震及震顫,藉此揭開火星地質的神秘面紗,探索逾數十億年前火星的起源,及其他像地球一樣的岩石行星的形成。

 

航太總署任務控制操作員宣布「確認著陸」後,整室壓抑已久的焦慮及興奮情緒瞬間沸騰,數十名科學家從座位上跳起來互擁。

 

航太總署署長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接受自家電視台訪問時表示:「整室氣氛緊繃,你可以感受到這種情緒。」

 

▼(圖/中央社)

 

布萊登斯坦也說,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已致賀電。

 

根據航太總署從火星表面收到的第一則訊息,洞察號看起來狀態良好,成功登陸後回傳首張拍攝照片,但正如預期,降落過程中揚起的塵埃遮蔽鏡頭,因此照片非常斑駁。

 

洞察號重約360公斤,尺寸比好奇號小,英文名稱InSight為「地震調查、測地學和熱傳遞內部探索」(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的簡稱。

 

洞察號是首個專門揭開火星地質奧秘的探測器,在未來24個月(約1個火星年)的值勤期間,科學家預計將探測到10至100次的火星地震,且洞察號收集的數據將有助他們了解火星大小、密度及組成。

 

【往下看更多】
不爽中國反擊!川普再加50%關稅 專家示警:對北京實質宣戰
川普關稅重襲「周一開盤」國人憂 金管會急宣3大措施
美債突暴跌有大事發生? 華爾街揭「罕見一幕背後」:不再是避風港

 

【熱門排行榜】
別怕股市重挫! 白宮顧問喊「不賣就沒賠」:史上最大牛市要來了
被割韭菜了? 三大法人買超台股156億
要挺住!融資維持率剩133% 台股再跌千點跌停近千家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