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房產 > 62歲伯想當包租公 假好心媳婦借名買房竟扯「是送我的」

62歲伯想當包租公 假好心媳婦借名買房竟扯「是送我的」

2021/10/29 10:54 東森財經新聞
62歲伯想當包租公 假好心媳婦借名買房竟扯「是送我的」
62歲的孫伯接近退休年紀,這兩年總想著學朋友買間房當包租公,投個幾百萬,然後每個月把萬元的租金穩穩收,也算是穩定的現金流。

★【理財達人秀】2萬沒買氣 5月賺錢規劃 AI真復活?高殖利率抗震!★

這不,在他認真做功課下,最近看上了一棟合適的小透天。過程中,出價也算順利,只不過在申請貸款時出了點問題。原來,因為孫伯和孫嫂的年紀已瀕臨申辦銀行房屋貸款年齡最高65歲之限制,再加上目前居住地的房貸尚未還清,沒有用現金買房的打算;如此一來,銀行不是條件開得極差,就是根本不給申辦貸款。

在一連串家庭會議後,最後孫伯借用大兒子及大媳婦的名義辦理登記,以提高銀行貸款成數和條件。孫伯用自己的名義轉了190萬元到大兒子戶頭,剩下的款項也陸續藉由家人的名義轉過去,最後統一由大兒子把錢匯進履約保證帳戶。

順利過戶之後,仲介也即刻向孫伯辦理交屋,並將房屋的所有權狀正本點交予他。一家人欣喜不已,孫伯將房屋打理過後,交由仲介出租,樂呼呼開始過起房東生涯。

一個月2萬的收租生活就這樣過了3年,因為近來房市大漲,讓孫伯有意賣掉小透天套利先賺一波。他一邊找房仲銷售,一邊叫兒子請大媳婦申請印鑑證明,以利之後房子售出辦理買賣過戶,過程中也順道包了10萬塊紅包,作為借名登記費用,感謝媳婦出名。在幾週的不懈努力下,孫伯以兒子和媳婦代理人的身分成功簽約。

一切看起來順利得不得了,但誰也沒想到,就在簽約成功隔天,大媳婦突然離家出走,還拒接家人的電話。她向仲介公司表示沒有借名登記這件事,自己已經辦理變更印鑑證明,這間房屋是孫伯當初送給自家的。現在除非孫伯同意將出售價金分一半給自己,否則她不願意配合提供印鑑證明辦理過戶。

● 為什麼那麼多人愛借名登記?

所謂借名登記,依最高法院判決之定義,是指「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

借名登記在台灣非常常見,不論是為規避法律上的資格限制(例如農地、原住民保留地、國宅、軍眷宅)、為規避稅捐(例如地價稅累進稅率)、躲避債務、債信(例如為取得較低利息、增加借貸金額)、基於夫妻或父母子女情誼、單純隱匿財產(例如避免朋友借錢、公務員身分)、宗教寺廟廟產登記於自然人名下、為共同出資投資等,原因可謂花樣百出。

● 太多人把借名登記想簡單了!

但翻開訴訟案例,為什麼借名登記的問題這麼多?往往還是歸因於,一般人根本沒深思熟慮,像是借名登記的約定是否有效?有沒有可能出名的親友上一秒親暱答應,下一秒翻臉不認人,反過來侵占財產?出名的親友在外欠錢,會不會導致自己在他名下的財產被查封?借名登記時間久了,財產有沒有可能要不回來?

前面的案例雖然突兀,但事實上在大媳婦幹出這事之前,發給孫嫂的一封簡訊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媽媽,我們準備離婚了,得知你的房子要賣,不過我必須跟你們說,我還是有我要爭取的……」

這再次說明了一個偉大的道理:不要在金錢面前,考驗人性的貪婪。

● 沒經金主同意就賣房,能要回來嗎?

事實上,法院目前對借名登記並不是很友善,因為多數認定你會幹這檔事,多半還是以逃稅、虛偽為目的。

所以在最高法院2017年2月14日第三次民事庭會議,通過了有關借名登記之決議:借名人甲與出名人乙就特定不動產成立借名登記關係,乙未經甲同意,將該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予第三人丙,其處分行為效力如何?

決議:採甲說(有權處分說):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為借名人與出名人間之債權契約,出名人依其與借名人間借名登記契約之約定,通常固無管理、使用、收益、處分借名財產之權利,然此僅為出名人與借名人間之內部約定,其效力不及於第三人。出名人既登記為該不動產之所有權人,其將該不動產處分移轉登記予第三人,自屬有權處分。 

引用上面故事的角色,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今天假設被借名的大媳婦和大兒子,聯手偷偷賣掉了孫伯的房給第三人阿貓後,才被孫伯發現自己的房子居然被不肖子媳賣掉。

不好意思,這房子是要不回來了,孫伯不能主張「這真的是我的房子,老子只是借名登記呀」,而向阿貓要求把房子還回來。他能夠做的,僅僅是把大兒子和大媳婦一狀告上法院討賠償,並須提出資金、權狀等證據,證明自己為實際所有權人;如果無法舉證,仍可能敗訴。

也因此坊間常常會提醒,若想預防借名登記的可能副作用,也許可利用信託、預告登記等方法限制,但效果有多少呢?只能說,就算無法百分百杜絕後患,金錢合約面前,多一層保護總是好的。

● 我照規矩買,有事你找他!什麼叫「善意第三人」?

不動產以登記為主,其中有一法條非常重要,值得牢記在心,那就是《民法》第759-1條:不動產物權經登記者,推定登記權利人適法有此權利。因信賴不動產登記之善意第三人,已依法律行為為物權變動之登記者,其變動之效力,不因原登記物權之不實而受影響。

政府開放土地謄本上的所有權人資料給相關人等查閱,利用透明化的制度保障交易的安全,而759-1條就是在說:買受人可以信賴謄本上登記的所有權人,就是有資格售屋的屋主,而安心交易。只要你是信賴登記資料而購買的善意第三人(不知情買方),就算後來發現房子之前的所有權有問題,也不干你的事。

請記住,法律真的不公平,且只保障懂它的人。

 

本文摘自《房市神秘客帶你看穿不動產裡的詐:買房路上,你必須懂的31個人性陷阱》/傅恪恩/本文由圓神出版授權提供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財經立場

(封面示意圖/Pexels)

 

【往下看更多】
申請貸款小心1禁忌!過來人警告:恐影響信用
嫌工作太累哭離職 她一查薪資落點笑了:撐下去
股票出現2情況 代表「死」得很透徹 散戶卻很愛

 

【熱門排行榜】
「奈米3房」半年賣不掉!屋主崩潰 內行勸:隱形成本不花不行
物價下跌!美好時代在眼前 川普再砲中國:活該被課關稅
天花板裝修想殺價!師傅「一句話」點醒她 過來人點頭:是真的
關鍵字: 包租公買房借名媳婦侵占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五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