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前女友媽資助500萬買房! 他脫手爽賺2千萬一毛不分 惹眾怒:吃相難看
(2025/04/11 18:58)被逼買房好焦慮 長輩說「買房當儲蓄」甘有道理?

近年因房市交易火熱,不斷出現「晚一年買房貴XX萬」、「再不買房就買不起」等新聞及論壇討論文章,對沒買房的民眾造成莫大壓力與焦慮,尤其華人世界的長輩總愛催促孩子及早存錢買房,認為「買房就是儲蓄」,但是否即真理?專家另有見解。
有句置產名言是「有土斯有財」,不少長輩看著年輕人手拿智慧手機、出國旅遊、以娛樂消費當成小確幸的生活宗旨,總搖頭嘆息、耳提面命「盡早買房,就當是在儲蓄」。不過House123執行長邱愛莉對此直言:「上個世代的經驗,不一定適合這個世代」。
買房就是儲蓄嗎?邱愛莉認為,長輩這樣說的原因,是因那個年代有很多人是透過「買房子、繳貸款」,確實把錢留了下來。回看過去的年代,以前房價沒那麼高,但房貸利息很高,當時的長輩都會拼命還貸款,繳清貸款後若還有閒錢,就會再買第2間、第3間。
根據財政部2018年的統計年報顯示,六都應稅土地持有人年齡結構中,台北市房地產的持有人集中在55歲以上,佔比達62.5%,其中65歲以上者比例甚至更高,高達34.9%,便是他們那個世代的經驗,因此會認為繳「租金」不如繳「貸款」,把錢拿來買房子,
邱愛莉提及,也因為這類型的長輩為數眾多,近年甚至有不少長輩幫小孩出頭期款買房,然後讓小孩自己繳貸款,認為這樣是幫小孩強迫儲蓄,便是「長輩組」的觀點。
至於現代的年輕人觀點,也並非不想買房子,多數是不知道怎麼存到頭期款,也擔心買房之後無法兼顧生活品質。邱愛莉認為,現代的年輕人與其一味追風「買房」,不如回歸審視自己的理財習慣及居住需求,如果有儲蓄習慣、有熟悉的理財工具,且目前居住的租金不高,則不一定要買房!
邱愛莉進一步解釋,與其說長輩逼孩子強迫儲蓄,其實是擔心孩子以後沒有錢可以好好過生活,所以善理財、懂存錢的年輕人,只要租屋處能滿足居住的需求,不買房子也無妨。
但另一方面,若是沒有儲蓄習慣,或房屋租金太高的年輕人,邱愛莉仍建議應努力存頭期款、有紀律繳貸款的買房會更適合,因為可以讓原本花在房租、會花光的錢,存進房子裡。
(封面照/東森新聞張琬聆攝)
【往下看更多】
►想賣房就要讓利!祝文宇揪大家「拚讓價」:看誰有本事
►網憂台積宅房價崩跌 「帥過頭」直言斷頭止血 理事長:沒那麼慘啦
►北台灣首季房市推案「驟減25%」 專家曝留意1現象:可起死回生
【熱門排行榜】
►杜絕假評論!Google地圖新增「1功能」 網嗨翻:終於有報應了
►「半導體大廠」宣布全球大裁員 2800人將丟飯碗
►股市上衝下洗! 3生肖4月財運差 千萬別進場當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