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房產 > 胡偉良/年輕人等繼承房產可行嗎? 這關鍵決定幸運或苦命

胡偉良/年輕人等繼承房產可行嗎? 這關鍵決定幸運或苦命

2023/03/02 11:02 東森新聞記者張琬聆整理
胡偉良/年輕人等繼承房產可行嗎? 這關鍵決定幸運或苦命

文/品嘉建設、尚禹營造創辦人、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國內近兩年,每年死亡人數已多於新生嬰兒數,隨著人口死亡交叉出現,外界也預估高房價區,年輕人「等房」的風氣會更加盛行,繼承移轉量恐怕還會持續增加。而從近期的發展情形可以看出來下列幾個現象:

★【理財達人秀】台股5月開門紅 台積補缺口 台幣強升逾1元 Q2匯率傷?★

人口數生不如死 房市出現3種發展

(1)房市過去10年沒有惡化,淪為法拍的房產從100年起即逐年遞減,104年起呈穩定狀態,「110年房價飆漲,法拍數量更減」。

(2)贈與數量從100年起即逐年遞增,104年達到高峰,之後(105年起)快速減少,105年後則保持4.2~4.5萬棟的穩定數量。

(3)繼承數量從100年起即「逐年遞增」,迄今走向未變,這也顯示民眾「藉由繼承來減少稅賦」的普遍心態。之所以如此,這種情形應該和當前的房屋移轉稅賦太高有關,因為若以贈與方式辦理房產轉移時,除「不得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而需「多繳不少土地增值稅」外,恐怕還要「補繳不少的贈與稅賦」。

▼建物繼承數量逐年遞增,顯示民眾藉由繼承來減少稅賦的普遍心態。(圖/東森新聞張琬聆攝)

贈與房產繳稅多 繼承可省鉅額稅賦

當前國內呈現房價太高但所得卻停滯不前的困境,年輕人買不起房,因此有很多父母在思考到底應該提前將房產轉移給子女,或留待百年之後再由子女以繼承方式來承接較為妥當?

品嘉建設在承做危老改建時就碰到不少住戶關心這樣的問題,也就是改建之後的房子究竟如何登記?基於稅務上的節稅考量,建議應儘量「避開贈與方式」,一來以贈與方式除要繳納不少的贈與稅額外(超過法定贈與額度以上部分要繳納10%以上的贈與稅賦),另外土地增值稅部分仍需按一般稅率繳納,而「排除了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的適用」。

因此筆者建議,房產在產權處理(不論是否有改建)上仍以「登記父母(原老屋所有權人)名義」為宜,待百年之後再由子女繼承,這樣一來可以省掉巨額的稅賦(只繳遺產稅而不需繳交土增稅與贈與稅),另外,也因保有不動產而可以「獲得更多的兒女孝順」。

▼改建後的房產登記,尚有節稅問題須考量。(示意圖/東森新聞張琬聆攝)

改建後的登記這樣做 避開日後子女爭產

但若父母居於其他考量,仍希望將改建後的房產登記在「特定」子女名下,那麼建議則以「透過買賣完成轉移登記」為宜,若子女收入不夠或尚未成年,父母仍可藉由事前規劃逐年贈與(資金或產權),之後再透過親屬間較特殊的買賣契約(按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標準單價)完成買賣交易,這樣的做法除仍得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外,也可以依父母的意願做好房產的轉移,及避開日後子女間的財產爭奪。

繼承「等房」成為部分買不起房的年輕人擁有房子的新途徑,然而,萬一父母年邁後要「以房養老」,或僅一間房屋,但子女若有好幾個,此時將導致分配不均等爭議。

平均每10人死亡 就有3棟建物移轉

根據繼承與死亡人數的比例統計,平均每10個人死亡,大概就會出現3件的建物繼承移轉登記,以111年上半年建物繼承移轉登記共31867棟,創下歷史同期新高,而今年上半年的死亡人數也超過10萬人,統計死亡人數與繼承移轉登記數量,繼承與死亡人數的比例約為30%~33%,也就是平均每10個死亡人數,就會產生3棟的建物移轉。

▼也不乏有長輩僅一房的狀況,日後導致分配不均等爭議。(示意圖/unsplash

換言之,年輕世代想靠繼承擁房可行嗎?

筆者發現,現在的80世代年輕人多半自覺買不起房,很多想透過繼承來擁有房產,但是問題是他們的父母都還健在,離可以繼承的時間還很久,反倒是他們父母都願意把他們自己從父母處繼承來的老房子,移轉給兒女,只是這些祖父母輩遺留下來的房子多半是老舊的房子,這些房子的安全性、居住性都不理想,在市場上賣出的價格在未來也未必好,那麼這些80、90世代的年輕人買不起房怎麼辦?他們怎麼想?

1.住在都會區的原生家庭年輕人

(1)有父母贊助買房的「幸運族」:

他們覺得要繼承父母的房子,可能得等到60、70歲以後,不切實際,因而寧可請父母贊助,資助買房的部分或全部頭期款。

也有一些幸運子女,受到父母的極端疼愛,父母財力也夠,因而由父母直接全額出資代買。基本上,年輕人能真正靠自己能力支付全部房款的比例,真的愈來愈少。

▼幸運族年輕人,會由父母出資代買新房。(示意圖/東森新聞張琬聆攝)

(2)有些子女,確實有機會繼承長輩(多半是祖父輩、少數是父母輩)遺留下來的房子,因為繼承的房產多半很老舊,這些「棒棒族」的想法是:

房子座落地點比較好的,把老房子出租:租金用來充抵買新屋的房貸(或部分),老屋再留待以後再伺機改建。

把舊房子賣掉:賣掉的錢用來抵付買新屋的部分房款。

把舊房子重新拉皮、換管線,重新整修裝潢,供自住或出租:但老房子的骨質疏鬆毛病(結構強度不足)仍難以解決。

繼續住在老房子裡:尤其是經濟能力稍差的低薪族群,他們沒辦法脫貧。

藉都更改建以舊換新:這算是最幸運的族群,但隨著近期改建費用的大幅增加,「改建後分回坪數會變少」,也會使都更改建難度增加(成功率變少)。

將房產賣掉:尤其是產權複雜(繼承人多)的房產繼承,賣掉老房子由繼承人依持分比例分配現金。

▼繼承來的老屋,不少人會重新裝修或乾脆改建。(示意圖/東森新聞張琬聆攝)

2.原生家庭在非都會區的年輕人

通常在非都會區的房產因需求不強,甚至乏人繼承。這群人最苦命,一切都得靠自己,如果留在城市裡工作,他們就得面對高不可攀的房價,在高房價的捆綁下,財務上很難脫困。

房價過高難擁房 老屋改建是解方

總觀來說,處在房價高漲的當下,年輕人該怎麼做才能擁有自己的房產?

筆者估計以老屋改建解決當前房價過高的問題將為可行,但是可以預見的是,除非政府的房產政策有所調整(如進一步放寬容積率、獎勵上限),否則未來改建,在興建成本不斷增加下,原地主的分回將愈來愈少,這也是民眾在考量自己的老屋改建時應該有的認知。

---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本文摘自/《小資族房地產交易勝經》/胡偉良/時報出版

●作者介紹

胡偉良 品嘉建設及尚禹營造創辦人、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台大土木系、營建管理博士、商學博士、法學博士,曾任新北市建照預審委員會委員、新北市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委員,著作《房地產勝經》、《房地產趨勢大解密》、《做個房地產的市場贏家》。

(封面示意圖/東森新聞張琬聆攝)

 

【往下看更多】
陳傑鳴/「無偶」戶長10年暴增75萬人 房市2趨勢「這款恐沒人要」
不敢相信!台中最貴租金不在西屯 專家揭冷門區爆租屋熱真相
建商證實「竹北實登7字頭」被蓋牌!引進蔦屋書店 青埔選址處也曝光

 

【熱門排行榜】
台幣失速飆漲「財報變財爆」! 電子廠匯損將以億為單位
台幣驚見2字頭「出口凋零、台股完蛋」? 專家搖頭:重點在趨勢
台幣震撼狂升「驚見2字頭」! 楊金龍親上火線全說了
關鍵字: 胡偉良繼承贈與改建老屋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五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